脑血管硬化
脑血管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因其易引起中风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必须尽早采取措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脑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血脂及体内自由基过多氧化反应过度。因此对付它,就要双管齐下:
一、控制血脂
多吃蔬菜和水果;
喝茶尤其是红茶和绿茶;
少吃动物脂肪;
服用深海鲑鱼油。
二、抗氧化
补充维生素C;
补充维生素E;
补充辅酶Q-10(沙丁鱼含有);
银杏提取物。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逐渐发生的,多与不良生活方式,体内毒素的积累环境污染导致血液粘稠凝聚有关,生活、工作紧张、吸烟、酗酒、营养过剩、血粘稠、血液中不正常成份(毒素)等,严重超标,形成动脉硬化,血管炎症和初期的血栓症,中期,血液病变期,青少年甚至婴儿时期、中期、血管病变成血流改变期中青年即可发生、晚期,脏器损伤期或生命的衰竭期(病发期)血管阻塞严重,超过50%导致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发生、形成严重的高血压,严重者生命衰竭,近年来青年发生“老年病”逐年增多。
饮食注意少油低钠,清淡一点!药物还是到正规医院检查后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比较好.如果条件允许,服用一些保健品或功能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要油腻,清淡一些,多吃一点青菜和水果(最好是无公害的,现在好多疾病都是由农药、化肥、激素引起的),如果家庭条件不错的话可以选择一些保健食品或功能食品!
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坚持体育锻炼和适当应用精神药物。治疗的着眼点在于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延缓疾病的发展。
脑血管硬化的主要表现脑血管硬化的症状主要由于脑循环量减少,大脑功能减退所致。如头痛、头晕、眩晕、耳鸣、手颤、手肢麻木、睡眠不佳、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中如头痛多为钝痛,在枕后部或前额部。记忆力减退常表现为对名称及数字易忘记以及近事遗忘。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为主,梦多,不易入睡或睡眠浅、时间短。有的学者把头痛、眩晕和遗忘作为脑血管硬化的三个主要症状。脑血管硬化的后期可以出现行为或性格的改变,如表情淡漠、漫不经心,孩子气、语言重复、情绪不稳、易激动、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牢骚、发脾气等,总之症状是很多的。
脑血管硬化的饮食脑血管硬化的饮食-脑血管硬化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脑血管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是指脑部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闭塞致使脑部血供减少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此病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脑功能减退,并发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脑部弥漫性损害。自发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10~20%,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血流滞流、切应力等可造成内膜受损;乳糜微栓、高脂血症加血小板凝聚形成微小血栓,可使动脉内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代偿能力受损,血管扩张,内膜通透性增加,使巨分子低密度脂蛋白、血桨成份渗入内膜下,由单核细胞衍变而成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补充受损内膜,该处内膜增生,聚集脂肪酯,变成为泡沫细胞,然后死亡,产生细胞外胆固醇沉积在内膜并形成斑块。由此导致血管壁缺血、玻璃样变、坏死,再引起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动脉硬化的最早期改变为血管内膜的条状脂质渌润,镜下为吞噬类脂质的巨噬细胞聚集在内膜下,此改变在早期是可逆性的。
脑血管硬化的饮食应注意如下几点:
(1)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可诱发中风。
(2)常用动物油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血清胆固醇降低;而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含胆固醇较高。
(3)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4)蛋白海味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需氨基酸,饮牛奶以去脂为佳。海产品如海带、海鱼等含有丰富的碘、铁、钙、硒、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大脑营养剂、血液稀释剂,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中医治疗脑血管硬化的偏方和民间验方:
归脾汤加减(党参12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龙眼肉12克、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阿胶10克、炒枣仁15克、远志12克、大枣5枚)以养血安神,益气健脾;心肾两虚,症见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或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反应迟钝,健忘失眠,头晕耳鸣者,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及生脉散加减(熟地20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五味子10克、阿胶10克、女贞子12克、白菊花12克、炒远志12克)以滋肾养血,交通心肾;若有大便失禁,可加肉桂6克、炒苡仁12克;小便失禁则加覆盆子15克、益智仁12克、升麻8克。
益气聪明汤(黄芪2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葛根15克、蔓荆子12克、白芍10克、黄柏8克、丹参20克、川芎12克、甘草10克)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总有效率达90%。每日1剂,煎服2次,最多服药30剂。亦可用葛根15克,煮水代茶,经常饮服。
关于脑血管硬化的遗传问题
在脑血管硬化患者中,遗传因素表现得比较明显,一些具有脑血管硬化遗传因素的人常成为脑血管硬化的易患者。研究表明,这类患者的父母死于脑血管硬化的概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系上代有脑血管硬化患者,其脑血管硬化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要高2.5倍。脑血管硬化的遗传因素可能通过下列途径影响其子代的发病:
(1)遗传了中风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2)遗传了对危险因素作用的易感性。
(3)家族成员有着相似的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较低的社会经济状态。
(4)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因此,在预防脑血管硬化的研究中,应重视遗传因素,探索和改善导致脑血管硬化的遗传缺陷,为预防脑血管硬化和降低脑血管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做出贡献。
每天吃个鸡蛋可预防脑血管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惊人效果,他们从鸡蛋、核桃、猪肝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患心血管病的人吃4~6汤匙,三个月后,患者的胆固醇明显下降。
鸡蛋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消化吸收率非常高,是全世界各国营养组织公认的优质食品。鸡蛋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蛋黄中的维生素A、D、E、B1、B2、铁等也非常丰富,这么多的营养素每样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
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还对鸡蛋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了新的评说,如鸡蛋能保护肝脏,其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脑血管硬化与精神病
脑血管硬化性精神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半数病人起病急骤,精神症状常在一次或数次中风后突然出现。病人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呈谵妄或精神模糊状态,并可有轻重不等机体局灶性损害体征,如轻度偏瘫、失语和视野缺损等,部分病人可伴有癫痫样发作。半数起病缓慢的病人,早期表现有神经衰弱的症状群,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及胸前区不适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幼稚,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兴趣减退。但人格及判断力仍完整,对疾病有自知力。继而出现进行性智能障碍,领悟和理解能力减退,爱好也逐渐丧失,病人情绪不稳,感情脆弱,往往因一些生活琐事引起强烈情感反应,甚至失声大哭或哈哈大笑。部分病人表现抑郁、焦虑、恐惧、多疑等症状。病情可为发作性,时好时坏,发作数天或数周后,病人突然清醒。但反复发作后,可表现痴呆症状,病人思维迟钝,联想缓慢,语言重复,并出现夸大、被害、嫉妒等妄想。疾病晚期可出现严重痴呆。病人丧失生活能力,精神活动也全面衰退,吃饭不知饥饱,出外不知回家,大小便失禁,多需靠别人照料才能生存。
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有神经衰弱者,可给予安定、舒乐安定、利眠宁等药物治疗。对严重兴奋躁动者,可服用氯丙嗪、奋乃静治疗。但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切勿用大剂量,以免引起休克和心脏意外。病人痴呆症状明显者,生活应有专人照料,以免发生意外和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