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天王
1.基本信息冉闵(约生于西元322年左右,卒于西元352年6月1日),汉族,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谥号”武悼天王“,后人称”

冉天王“。
2.英雄事迹冉天王大力杀胡,没多久自己称帝,胡人在邺城以外,形成了相当的大的反抗势力。其中比较重要是的石祗在襄国,石琨在冀州,姚弋仲据混桥,苻洪据枋头,还有一些小势力。前后有八战,六胜二败,最终羯人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冉天王兵败被俘杀,慕容氏入主中原,苻氏据有关中。
第一仗是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结果冉天王率骑千余,距之城北,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战绩相当不错。并趁胜讨伐了一个张姓的小反叛势力。此时的石鉴还在,只是他秘密约胡人趁虚伐邺。冉天王赶回来后就杀了石鉴,以及众多的石氏子孙。
第二仗是石祗称帝,拜石琨为相国,率众十万伐邺,结果冉天王军队人数不详,大败石琨于邯郸,死者万余。
第三仗刘国、苻健等众多小势力合力攻邺,冉天王自已帅精卒八万,使刘群帅步骑十二万,讨伐众胡,大败胡人,斩道二万八千。这一仗相当猛。这一仗之后冉天王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冉天王还抽时间选拔了一些读书人去教书,可惜由于战乱,这点没起到什么效果。
第四仗冉天王帅步骑十万攻石祗,这场冉天王表现相当失水准。石祇去帝号,向慕容氏、姚氏借兵,三方合兵十万反击。冉天王先头部队失利,王泰劝冉天王固垒勿出,挫其锋锐。冉天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准备坚守。这时冉魏营中有个叫法饶道士的胡诌说“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冉天王一听,挥着袖子大叫决战。这一战下来,可不得了,冉天王仅十余骑逃顺,死者十余万,还有一部分的政府官员被俘,损失惨重。
这一场相当的重要,首先是冉天王基本上丧失了自己的武力优势,此后邺城附近战乱、抢掠严重,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史书记载“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其实这次战役有慕容氏、苻氏、姚氏的参与,展现了几家胡人的实力,为以后他们逐鹿中原打下基础。网络文章往往夸大的前几次的胜利,而完全忽略了这次有决定性的战役,根本无可取之处。
第五仗石祗趁胜使刘显帅七万攻邺。冉天王亲自巡视以安众心,并大败刘显,斩首三万。刘显请降,并斩石祗等人送至邺城。
第六仗,刘显再伐邺,再败,斩敌数不详。我只能说,相对慕容氏,石氏的部队相当的差劲。刘显也厚着脸皮,打败仗也要称尊号。
第七仗,刘显伐常山,冉天王率八千骑救援,注意只有八千。途中有人降冉天王,稍得人员补偿,但人数不详,最终冉天王直入襄国,斩刘显。至此,羯人政权消失。
第八仗,慕容氏入侵中原,兵锋已过幽、蓟,达到冀州,领军的是大名鼎鼎的慕容恪。冉天王帅军与其相距于魏昌城。网络上常出现的“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就出现在这里,十战十捷也在这里,但是注意,十战十捷,仅斩道三百余,而且是燕骑兵就包围了冉天王,战斗的结果是冉天王溃逃,途中马死被俘。送到东北的龙城献于慕容祖庙,最终被杀害。
关于最后一仗,有些现代人写的书上说是慕容恪设了诱敌之计,先有十败,又围住冉天王,但是书上没明说。不过慕容氏的载记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晋书载记第十中讲,燕王慕容俊命慕容恪讨冉天王于安喜,慕容垂讨段勤于绎幕,属于兵分两路。结果冉天王惧怕慕容恪,就逃到了常山。我个人感觉是冉天王在常山聚结与慕容氏决战。因为书上介绍慕容氏的士兵此时反而有点害怕。慕容恪给手下将士们做工作鼓气。并定好战术:慕容氏全军分为三部分,互为掎角,冉天王一定会全力冲中军,中军用重甲,全力抵抗,然后左右两军突起包抄,结果是大败冉天王。
这就是冉天王夺取政权后的八仗(第一仗时未称帝),基本上是六胜两败。但是两败基本上都败于慕容氏之手,冉天王辛苦击败羯人武装,取得不俗成绩,但是却在慕容氏而且毫无办法,只能说无奈了。要数十六国中的战将,还是慕容氏的慕容恪和慕容垂数第一流。冉天五与石虎在作战能力与做战风格上倒是很像,他们算是第二梯队吧。
3.历史意义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认为对中国人只要对其使用屠杀威吓就可以征服,变成驯顺的奴仆,所以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三光政策......这都是汉族人血性消退,怯懦、容让和退缩酿成的苦果。抗战胜利,猥琐不堪的在华日人,恰恰也面临羯族人当时的景况,但是最终没有几个日人被杀,中国人对这些贱虏真的非常“仁义”,还扶养了不少日本“遗孤”。其实,对这些一直凭借军队的血腥镇压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强取豪夺的日本人渣完全应该斩尽杀绝,把那一百万日本降兵全部活埋,来个“坑日寇百万”。因为日本狗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一朝血流成河,可以让它们在五百年内都谈华色变!
我们现在总是拿孔夫子“以德报怨”的四个字来当作我们软弱的借口和装点我们稀薄血性的掩饰,其实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当时说出的是八个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积极、主动、大义凛然的勇武精神:“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冉闵皇帝,当这个1600年前让所有四方蛮族胆颤心惊的一代雄杰被中国人理直气壮的尊奉为中华民族英雄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 冉闵,为汉族的存在作出突出贡献。但在学生正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人,甚至很多历史系的大学生都不知道,除非对这段历史特别喜爱。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致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捧杀还是棒杀?
五胡乱华,汉人传奇英雄冉闵,胜过所有古西腊神话人物。却没有得到历史应有的评价。
当时正如古书所描绘“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汉人冉闵忍辱二十年得机起兵造反,力图匡复华夏,灭胡无数,血洗亲人之仇,亡国之恨!及至群胡围攻。首战,冉闵以五千汉家子,大破胡骑七万。次战,汉骑一千,败其三万。再战,诛胡军三十万,凡此十数战,项羽再世鏖兵金匮,校战玉堂也不复如此矣。汉家军威振于北朝,冉闵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