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极板电除尘器
转动极板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电除尘器一样,仍然是依靠静电力来收集粉尘。来自高压直流电源的高电压施加到电晕线上,电晕线产生电晕放电,流经电场的烟气中的粉尘荷电后,在电场力作用下,被收集到极板上。当极板旋转到电场下端的灰斗时,清灰刷在远离气流的位置把板面的粉尘刷除。
1 转动极板电除尘的技术原理
虽然静电除尘器的商业应用已有100年历史,是目前处理工业粉尘污染的主要设备,但是电除尘器的两个固有问题-振打扬尘和反电晕,制约着除尘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电除尘过程包括粉尘的传输、荷电、驱极和收集,包含了机械、物理、化学、电气过程。现代电除尘研究认为[7],流场分布、电场分布、粉尘荷电和运动、极板粉尘层的清除等过程决定了除尘效率。对上述过程的改进,都可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本文将根据上述角度分析转动极板电除尘技术:
(1)流场的湍动
烟气中的悬浮细粉尘的终端速度非常低,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燃煤锅炉用电除尘器的烟气流速约为1m/s,而粉尘的平均驱进速度为cm/s级。粉尘在电场中的运动路径主要取决于气流,其次才是放电极和收尘极之间的电场。所以,现代先进电除尘技术的一个方向就是气流技术[8]。文献[9]报道了加拿大Battle river电厂只通过优化电除尘器内部流场的方法,就将除尘效率提高了1/4以上。
电除尘内部流场的湍动是降低除尘效率的因素之一。烟气湍动会使粉尘与气流混合均匀,让本来已经靠近极板的粉尘被重新带离极板。所以,除尘过程是电场力与湍动扩散力的竞争。最后,粉尘颗粒足够靠近收尘极,湍动降到低水平,粉尘颗粒被收集。值得注意的是,在电除尘技术发展的早期,文献中经常强调,用极板的防风沟和凸起表面可以阻挡气流,形成湍动程度较低的区域。但是从1981年以后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看来,极板的防风沟对除尘效率存在负面影响[12]。文献[13]证明了没有防风沟的极板具有更高的除尘效率。粉尘在平板极板电场中,趋向于与气流呈一定角度向极板运动.
传统除尘器的极板多采用类似传统的C形极板那样的凸起表面,以保持机械强度和刚度。而转动极板的集尘电极采用平板表面,没有像传统的C形极板那样的凸起表面,电场内气流的湍动程度较传统电除尘器小,具有更高的驱进速度[10],有利于提高收尘效率。
(2)烟气泄漏
电除尘器设计时,为了保持放电极和灰斗部件的放电安全距离,在灰斗的上部和电场的底部形成了一个非电场区域,通过这段区域的气体,相当于绕过了荷电区,飞灰将不被荷电和收集。这部分烟气被称为泄漏,一般可以达到总气量的2%-10%。对于含尘浓度10g/Nm的烟气,如果有1%的渠漏不能及时地折回到电场内,那么该电除尘器出口浓度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低于100mg/Nm。对于高含尘浓度工况,各电场的泄漏对于除尘器出口颗粒浓度的增加作用比低浓度工况更加明显。
转动极板电场,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可以将极线和极板在上部高于前级电场,在下部深入灰斗。这种结构把前级电场泄漏的烟气全部通入电场进行处理。在转动极板电场消除了泄漏对除尘效率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