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扶余郡(朝鲜语:부여군),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郡,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地理位置扶余郡位于忠清南道西南部的锦江流域,北与忠清南道青阳郡、公州市相邻,东与论山市相接,西接靠海的保宁市及舒川郡,而南面则与全罗北道益山市隔锦江相望。历史西元538年,百济圣王将都城自熊津(今公州市)迁移至泗沘,即今日的扶余郡。扶余做为百济首都,至660年新罗唐朝联军灭百济为止,共历6王计123年。 统一新罗及高丽时期设扶余县,朝鲜王朝时期在林川郡下,设有扶余县、鸿山县、及石城县。1895年将县改为郡,1914年扶余、鸿山、石城三郡合并为扶余郡,1964年扶余郡下的扶余面升格为邑。行政区域扶余郡下共分1邑15面:

邑:扶余邑

面:穷岩面 恩山面 外山面 内山面 九龙面 鸿山面 玉山面 南面 忠化面 良化面 林川面 场岩面 世道面 石城面 草村面观光扶余做为百济的故都,因此留下了许多和百济文化相关的遗迹。

扶苏山城:百济时代为防御首都泗沘所兴建的军事设施,据推断在538年迁都扶余之前就已经建造了。

宫南池:据《三国史记》记载,为武王时所兴建的,现今的宫南池为1965年至1967年间所复原的莲池。

落花岩:百济灭亡时,传说百济宫中的宫女为保贞节,聚至该岩跃下,故名落花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