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 Free State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9787532744633
·条形码:978753274463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In A Free State
作者:维迪亚达尔 苏拉伊普拉萨德 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
译者:刘海民 施荣根徐畅
作者简介维迪亚德哈尔·苏拉易普拉萨德·奈波尔爵士,Kt.,TC(Sir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简称V. S. Naipaul,1932年8月17日-),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祖籍印度,出生在特立尼达,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撰写旅游文学“印度三部曲”——《幽黯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及《印度:百万叛乱的今天》,《纽约时报》书评誉为“世界作家、语言大师、眼光独到的小说奇才。”他的小说作品有《毕斯瓦思先生之屋》(A House for Mr Biswas)、《大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列入二十世纪百大英美小说之一。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V S 奈保尔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祖父1880年作为契约劳工从印度北部漂洋过海移民特立尼达。奈保尔年幼时,父亲凭自学谋到特立尼达英语《卫报》记者之职,于是举家从乡间小镇搬迁到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
西班牙港的市井生活才是年轻的奈保尔眼中“真实的世界”。但另一个世界也许更为真实,那就是英国文化与文学的世界。奈保尔的父亲喜爱英国文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读书读到精彩处就要念给儿子听,让他一同欣赏。奈保尔在《阅读与写作》(1999)一书中回忆道,他十二岁之前就已经记得英国文学中很多片断,它们主要来自莎剧《裘力斯 凯撒》、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尼古拉斯 尼克尔贝》和《大卫 科波菲尔》、乔治 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和查尔斯 金斯利的《英雄》。至于他当时对印度的印象则完全来自英国作家(毛姆、艾克利和奥尔都斯·赫胥黎)笔下的印度。换句话说,他自幼就从英国人的视角来认识与他没有直接关联的印度。在父亲的感染下奈保尔从小立志做作家。
自由国度本小说是现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奈保尔于1971年创作的一个中短小说集。与集子同名的中篇小说描写两个英国白人来到非洲一个新独立的国家,他们目睹黑人部落在相互屠杀,而一些白人却在一旁熟视无睹。小说毫不留情地揭露非洲国家的落后愚昧,以及旧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
本书是奈保尔获得1971年布克奖的作品,奈氏跨文化经验的绝妙呈现。
他说话就是这样,满嘴日期、地名和数字,有时还对某个国家作些简单的评论。然而,他的评论很机械,很死板,并无可信之处。即便是他的虚荣心也打动不了别人,而他那双闪动的、湿漉漉的眼睛又总是那么模糊不清。
我的英文又上了一个台阶,帮我的是一个哈布舍女佣,她在我们同一层楼的一家帮工。她也被我的体味所吸引,但我很快发现,她同时也被我的矮小和异族模样所吸引。她是个大胖女人,宽阔的脸上颧骨高耸,眼珠突出,双唇肥大,但不下垂。她硕大的身体让我不安,所以我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脸上为好。她误解了我。她时常很粗野地与我嬉戏,我其实并不喜欢她这样,可我无法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避她,另一个原因是,我不由自主地迷上了她的外貌,她的体味和她使用的香水混在一起真让我神魂颠倒。
媒体推荐本书是奈保尔获得1971年布克奖的作品,奈氏跨文化经验的绝妙呈现。
编辑推荐《自由国度》是奈保尔获得1971年布克奖的作品,奈氏跨文化经验的绝妙呈现。
文摘他说话就是这样,满嘴日期、地名和数字,有时还对某个国家作些简单的评论。然而,他的评论很机械,很死板,并无可信之处。即便是他的虚荣心也打动不了别人,而他那双闪动的、湿漉漉的眼睛又总是那么模糊不清。
我的英文又上了一个台阶,帮我的是一个哈布舍女佣,她在我们同一层楼的一家帮工。她也被我的体味所吸引,但我很快发现,她同时也被我的矮小和异族模样所吸引。她是个大胖女人,宽阔的脸上颧骨高耸,眼珠突出,双唇肥大,但不下垂。她硕大的身体让我不安,所以我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她脸上为好。她误解了我。她时常很粗野地与我嬉戏,我其实并不喜欢她这样,可我无法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回避她,另一个原因是,我不由自主地迷上了她的外貌,她的体味和她使用的香水混在一起真让我神魂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