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Program
财政学概述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财政学的发展历程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以后,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治理国家和管理财政的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理财思想。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主张按土地好坏征收差额赋税,不要征收同等的赋税,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防止农民相率逃亡。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如轻税、食盐专卖、铁矿合营等等。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提出“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主张 。即摧毁旧封建主的土地世袭占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按田亩征收赋税。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财政由过去的地方割据财政,改革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财政的要求。唐朝的刘晏、宋朝的王安石 等,都有过理财的论述。
在古希腊,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了财政、赋税方面的概念。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中,也有过关于财产与收益之间应以何者为课税标准,以及强制征税的公平原则之类的论述。在古罗马,有关于罗马税制以及专门讨论赋税负担的著作。
但是,不论在古代中国或古代希腊、罗马,都还没有形成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17和18世纪,重商学派讨论了消费税的课征 ;官房学派讨论了财产税以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重农学派提出了只有土地提供纯生产,主张征收土地纯生产的单一税。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配第,在他的主要著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从经济生活的内部联系来分析财政租税问题 。
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认识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把地租、利润、租税、公债等作为劳动价值的转化形态。他还探讨了财政和经济的内在联系,系统地阐发了财政理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 继斯密之后,李嘉图也对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和财政租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所要求于国家的,只是为资本获得利润和积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古典学派对于国家干涉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主张尽力减少国家干预,节减政府支出,减轻租税课征,还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作了抨击,从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频繁出现,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庸俗派的财政经济理论取得了统治地位。
凯恩斯学派认为,单凭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问题,要保证“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必须由国家出面对经济进行干预。他们主张实行赤字财政,发行公债和执行通货膨胀政策,依靠扩大政府财政开支、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等来刺激私人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
继凯恩斯之后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论”等形形色色的财政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财政经济情况作了一些新的解释,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从扩大或缩小政府干预经济以及通过税收调节收入等方面进行讨论。
现在一般认为财政学主要研究增加财政收入的源泉和途径;财政和财务管理利用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严格实行“生产费用”与“效用”的比较加强经济核算,力求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提供物质基础;财政分配同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及通过财政分配适当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物资供求之间的综合平衡。
财政学可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分为: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和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以及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财政制度学。
古代财政思想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以后,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治理国家和管理财政的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理财思想。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国语·齐语》)的财政政策,主张按土地好坏征收差额赋税,不要征收同等的赋税,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防止农民相率逃亡。此外,他还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如轻税、食盐专卖、铁矿合营等等。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提出“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的主张,即摧毁旧封建主的土地世袭占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按田亩征收赋税。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财政由过去的地方割据财政改革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财政的要求。汉朝桓宽著的《盐铁论》中记载了桑弘羊和贤良文学关于理财思想的争论。唐朝的刘晏、宋朝的王安石,都有过理财的论述。在古希腊,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了财政、赋税方面的概念。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著作中,也有过关于财产与收益之间应以何者为课税标准以及强制征税的公平原则之类的论述。在古罗马,有关于罗马税制以及专门讨论赋税负担的著作。但是,不论在古代中国或古代希腊、罗马,都还没有形成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资产阶级财政学 随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17和18世纪,重商学派讨论了消费税的课征,官房学派讨论了财产税以及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重农学派提出了只有土地提供纯生产,主张征收土地纯生产的单一税。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W.配第,在他的主要著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从经济生活的内部联系来分析财政租税问题。A.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认识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把地租、利润、租税、公债等作为劳动价值的转化形态。他还探讨了财政和经济的内在联系,系统地阐发了财政理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继斯密之后,D.李嘉图也对资产阶级古典派经济学和财政租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级所要求于国家的,只是为资本获得利润和积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古典学派对于国家干涉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主张尽力减少国家干预,节减政府支出,减轻租税课征,还对财政经济领域中的封建特权和垄断作了抨击,从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频繁出现,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庸俗派的财政经济理论取得了新的统治地位。凯恩斯学派认为,单凭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不能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和严重的失业问题,要保证“充分就业”和“经济繁荣”,必须由国家出面对经济进行干预。他们主张实行赤字财政,发行公债和执行通货膨胀政策,依靠扩大政府财政开支、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等来刺激私人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长期执行赤字财政政策,大量增发通货,物价不断上涨,出现了经济停滞不前和通货不断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于是,继J.M.凯恩斯之后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论”等形形色色的财政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财政经济情况作了一些新的解释,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主要是从扩大或缩小政府干预经济以及通过税收调节收入等方面进行讨论。
马克思主义财政学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财政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政策、财政制度作了深刻的论述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此为指导,剖析了国家财政所反映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财政的实质,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租税、公债、国家预算等财政范畴的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财政学。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财政学系统地研究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财政理论。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国家财政范围,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财政学阐述了社会主义财政的实质,阐明社会主义制度下租税、公债、国家预算、国营企业财务、固定资产投资等财政范畴。
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对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种种理论问题作了阐明。主要包括:①增加财政收入的源泉和途径。②社会主义财政和财务管理利用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严格实行“生产费用”与“效用”的比较,加强经济核算,力求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为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提供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同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以及通过财政分配适当安排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④财政收支、信贷收支与物资供求之间的综合平衡。
学科组成 ①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分为:专门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财政制度学。②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国营企业财务学、固定资产投资学等。③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以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理财思想的财政思想史。
财政学的内容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国营企业财务学、固定资产投资学等。
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以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理财思想的财政思想史。
我国大学财政学排名 学科代码:020203
排名 校名 等级 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
1 厦门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3 上海财经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5 中央财经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7 西安交通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8 山东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9 江西财经大学 A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0 武汉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1 西南财经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 南京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3 北京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4 复旦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5 南开大学 B+ 020203财政学 020200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人大版《财政学》图书信息
版权信息作者: 陈共 编著
出 版 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字数: 557000
页数: 472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0026893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财政税收
定价:¥29.80
内容简介本教材着重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管理技能的传授,力图规范化,准确化、简洁化。其内容是以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为核心,基本体系是:基本理论(导读)-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债-国家预算-财政政策。
全书分为导论和16章讲授内容,大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财政理论部分(第1章),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第2章~第6章),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分别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第7章~第11章),首先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而后重点分析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第12章),重点阐述国债原理、国债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国家预算部分(第13章),阐述国家预算相关问题,重点阐述预算管理体制。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部分(第14章、第15章),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以及财政政策。第七部分(第16章),分析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包括国际税收、关税、出口退税、外债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目录导论
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
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第二节 财政概念
第三节 财政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儗财政监督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第三节 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第三节 税收支出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入构成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十一章 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
文摘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流转税视为商品价格的追加,直接构成要素收入的一个项目,而所得税则是要素收入分配的再分配。因此,财政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用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参见图1-2)。如果洛伦兹曲线为45°角的直线,表示收入分配的绝对公平,如果与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重合,则表示绝对不公平,而实际收入分配都是处于两种极端情况之间,如凸向横轴的两条线所示。测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可用曲线A(或B)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图中的x)除以对角线以下的总面积(图中的x+y),其数值称为基尼系数。由此可见,基尼系数小于1,系数越小,越趋于公平。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说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已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范围的,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财政应尽职尽责。比如,应由市场分配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而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则应改变目前“企业办社会”的状况,由财政集中分配,实行社会化。(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