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坑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区域概况

平阳坑镇
平阳坑镇

平阳坑镇[1]是浙江省瑞安市辖镇,位于飞云江中下游交接处,东北距瑞安市区26公里,地跨飞云江两岸;南界平阳县,东北与马屿镇、大南乡相连,西北与高楼乡为邻。是高楼片区的东大门。全镇总面积51.9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30775人,辖2个居民区,42个行政村,水田11857亩,山园5600亩,林地面积3.8万亩,毛竹林3000亩。镇政府驻平阳坑村。邮编:325209。

历史沿革明嘉靖时属安红乡四十四都和广化乡四十七都。民国20年(1931)属第四区(西区),分属江华、江平、江文、江凤4乡;24年属平华、文凤两乡;35年属高楼区文华乡。1949年文华乡析置永新、永和两乡,1955年两乡合并为永和乡;1958年为永和管理区,1961年为永和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永和乡,1985年撤乡设平阳坑镇,1992年风翔乡并入平阳坑镇。1952年至1966年为平阳坑区公所驻地。

行政区划平阳坑镇下辖:林泗洞村、小净水村、上河头村、塘岙村、坳口村、塔石村、东源村、晚洋头村、南山村、陈山头村、碎石村、黄岩村、半岭堂村、平阳坑村、篁坑村、徐山村、牛桥村、底大坑村、界后村、白象村、大降村、风门村、吴界山村、江边村、岭脚村、戈溪村、林宅村、龙潭村、下角村、坑底角村、施宅村、彭宅村、马前村、上马前村、大华村、杭山村、株树坪村、底洋湾村、上岙村、南翔村、滩脚村、外洋湾村等42个行政村。[2]

经济交通全镇背山面水,历来为文成县、泰顺县及平阳县腾蚊、水头等地的货物中转站,码头装卸繁忙,商贸云集,有瑞安西部门户之称。56省道通车后,继续为浙西南腹地货物水、陆运中转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因大宗货运和部分客运转为车运,水运中转量大减。1996年江北(上)上京(马)屿公路乎坑段贯通,平阳坑镇江北交通更加便捷。全镇有大小客车,中小型拖拉机60多辆从事客货运输,日客运量约5000人次。

全境属半山区,中部为河谷小平原。全镇耕地11924亩,以种植水稻、蕃薯为主。农业是该镇的主要产业,根据该镇地域特色,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往日水稻单样种植,政府积极引导,上规模,成基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六大基地:塔石村大棚番茄基地、立体养殖基地、东源村平大长毛兔养殖场、滩脚村波尔山羊养殖基地、黄岩村水果林基地、坑底角村马蹄笋基地。并在2001年注册了“杭山”牌南山索面,将具有上百年加工历史的该镇特产——南山索面走向市场。

该镇工业产业以皮革、橡胶为支柱,截至2005年有8家皮革、橡胶生产企业,是该镇工业发展的重要潜力市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截至1997年有镇村企业45家,还有一批家庭工业;主要生产化纤制品,食品、机械、制革、陶瓷等。1996年工业产值8364万元。

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1998年,改建拓宽长1200米,宽13米的平阳坑大街,街两侧新建一批3—5层楼房;综合市场设有农副产品、水产品、小百货、棉布、日用小五金、山货等各类摊位300个;1988年新建1000吨/日自来水厂;敷设供水管道7公里;电影院、中小学教学楼。1998年全镇有中小学15所,在校学生3158人,教师148人;镇医院l座。道路总长5.1公里,桥梁1座,路灯35盏,防洪堤0.6公里。

2008年建成平阳坑镇南山村堰坝工程,顺利引水入渠,保障了周边农田灌溉。

旅游资源

平阳坑镇
平阳坑镇一景

该镇旅游资源丰厚,九珠潭、龙潭是远近闻名的自然山水景观,2005年,市旅游局、财政局已投入479万元,作好整体规划,开发景区,九珠潭、龙潭将是寨寮溪风景区的一大亮点。还有,东源村活字印刷是几百年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上十家报刊、电台曾对此报道过,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文化遗产。[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