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
区情概况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她东南面濒临有天下奇观之称钱江潮的钱塘江,中南部夹枕着古迹遍地、郁郁葱葱的凤凰山和吴山,西面紧贴烟柳画桥、处处胜景的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西湖,区域中部的东河和中河以其老桥绿水载着古老的传说静静地自南而北纵贯全区境内。上城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她自古至今皆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是杭州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内景致迷人,环境优良,设施齐全,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现有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解放路现代商贸特色街区等四大特色街区。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都,上城区则荟萃了其中的精华,区域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胡庆余堂、闸口白塔、凤凰寺、梵天寺经幢、宝成寺麻曷葛喇造像、南宋皇城遗址),是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区域。
如今,上城区人民又在这块神奇悠久的土地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工业富区、商旅兴区、环境立区、科教强区、依法治区”战略,努力建设旅游休闲商务区、打造杭州RBD,实现了上城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丰收。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少儿工作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浙江省教育强区”等荣誉称号。现有全国最大的饮料食品制造企业——娃哈哈集团、浙江省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软件企业——新利软件和华日冰箱、奥普浴霸、绿盛牛肉干等著名品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3亿元,同比增长14.4%;工业销售产值116.3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同比增长10.2%;财政总收入63.6亿元,位列全省第十二位,同比增长5.7%;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位列全省第十位。
地理位置上城区位于杭州市区中心,四周区界为:东自庆春立交桥西侧沿贴沙河经清泰立交桥。清江路至钱江三桥,与江干区接壤;南自钱江三桥至钱塘江大桥东侧,与滨江区隔江相望;西自钱塘江大桥东侧经虎跑路北侧至铁路涵洞桥,折北沿玉皇山脚至万松岭路,向西至西湖东岸直达六公园,与西湖区相邻;北自六公园经庆春路至贴沙河,与下城区交界。全区面积为 18.3平方公里。中共上城区委、上城区人大常委会、上城区人民政府、政协上城区委员会、中共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驻惠民路3号(邮政编码310002)。辖湖滨、清波、小营、紫阳、望江、南星6个街道办事处,有52个社区140289户、34万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蒙、回、藏、满、畲、苗、壮、傣、土家、朝鲜、俄罗斯等少数民族。
上城区的地形是不规则的长方形,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区中心有吴山,海拔98米,山上岩峰玲珑,古树苍郁,东南望涛涛钱江,西北看一平如镜的西湖,沿湖有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公园以及老年公园、湖滨公园;城中还有横河公园、城东公园、青年公园和小营公园,中河、东河沿河绿化带纵贯南北。这些地方都是市民健身锻炼和游憩之处。 上城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4℃;最高为7月,平均气温28.4℃),年降雨量为1480毫米左右。
区划人口上城区地处杭州城区中部偏南,东以贴沙河、清江路至西兴大桥与江干区为界;西自钱塘江大桥经虎跑路、铁路涵洞桥、玉皇山脚、万松岭路、西湖东岸、庆春路西延伸段与西湖区接壤;南以钱塘江主航道为界与滨江区相望,北以庆春路与下城区毗连。上城区区域面积18.1平方公里(不含山体、水域面积),辖6个街道51个社区。区政府驻地惠民路3号。
附表:街 道
名 称
区域面积(含山体、水域面积)
平方公里
所 辖 社 区
湖滨
1.588
东坡路、岳王路、吴山路、涌金门、青年路、东平巷(6个)
清波
2.286
清波门、劳动路、定安路、清河坊、柳翠井巷(5个)
小营
2.973
紫金、马市街、小营巷、葵巷、老浙大、大学路、茅廊巷、金钱巷、长明寺巷、梅花碑、姚园寺巷、西牌楼(12个)
望江
4.819
大通桥、兴隆、始版桥、莫邪塘、清泰门、徐家埠、耀华、近江东园、近江西园、在水一方(10个)
南星
8.492
馒头山、紫花埠、美政桥、复兴街、海月桥、十亩田、玉皇山、白塔岭(8个)
紫阳
5.840
十五奎巷、太庙、木场巷、彩霞岭、上羊市街、新工、凤凰、海潮、候潮门、北落马营(10个)
历史沿革上城区域历史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国时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在凤凰山东麓建皇城、筑宫殿,历时140余年,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上城区自宋至清,分属钱塘、仁和县管辖,民初属杭县管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区域分属城区、江干区。此后城区行政区域多次变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区分属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即原江干区),建区公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相继在上城区域建立。改原第一区为上城区,第二区为中城区,第四区为江干区。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宣布建立区人民政府。6月22日,中共杭州市委决定并经省委批准,各区建立区委组织。8月19日,市委决定区政府改为区公所,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并撤销区委组织。1950年6月1日,市政府决定撤销区公所,城区工作由市直接管理。1952年5月,重建区委、区政府。11月,上城区召开了城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1月,市政府决定调整上城区的管辖范围,将上城区的十五奎巷和六部桥2个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鼓楼至凤山门)划归江干区管辖。1954年7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召开了上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至1980年6月前,先后召开过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8月,市人委决定建立街道办事处,上城区建立9个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1955年5月,区人民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1957年6月,中城区建置撤销,其管辖的金钱巷、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岳王路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上城区领导。1960年4月30日,上城人民公社成立,中共上城区委改称中共上城人民公社委员会,区人委改称上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1年10月,上城人民公社终止,复称中共上城区委和区人委。1963年12月,市人委决定将下城区的横河街道办事处划归上城区领导。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区委、区人委工作受到影响。1967年3月,上城区人武部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成立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区生产及有关领导工作。1968年4月15日,经杭州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建立上城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9月16日,上城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1969年4月,建立中共上城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后改称核心小组)。是月,西湖区的南山街道办事处划归上城区领导。1970年8月,中共杭州市上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杭州市上城区第一届委员会。区革委会核心小组终止。1972年12月,南山街道办事处划归西湖区领导。1980年6月,召开上城区第六届人民代表 大会,恢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上城区人民政府,取消了上城区革命委员会名称。
1997年1月1日,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江干区的紫阳、望江、南星、闸口4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季青镇的近江、望江、玉皇3个行政村划归上城区管辖,使上城区域面积从6.86平方公里扩大到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21万增加到34万人,街道办事处从原来的7个增加到11个。
2003年5月,为了进一步适应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优化配置街道资源,拓展街道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将原来的9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6个。撤销小营街道、城站街道建立新的小营街道;撤销南星街道、闸口街道建立新的南星街道;调整紫阳街道的区划界线,保留湖滨街道、清波街道设置。
社会事业2008年,上城区区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推进教育、文体、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夯实浙江省文化先进区创建基础。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做优学前教育,全面实施街道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学前三年入园率达100%,等级幼儿园人数覆盖率达100%。做强小学教育,小学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达100%。提升中学教育,不断增强社会满意度。扩大小班化教育范围,打造10所小班化教育特色学校。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布局,新建杭六中综合楼,改扩建江城中学和建兰中学。深化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实施“教师人才工程”、“教师阶段成才助力计划”和“初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2)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布局,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新增卫生服务站2个,改扩建6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达标站达到19个。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逐步实现常规服务项目标准化,推进基本用药“零差率”,争取全年门诊人次增长20%。全面推广小营巷“爱国卫生运动”经验,继续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实施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社区干预和重点人群干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及时率达100%。着力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保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85%以上,群众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整合婚育服务资源,深入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婚检率提高到70%,出生缺陷干预率达90%以上。
(3)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全面实施《上城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实施意见》,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扩大厚重文化影响力,不断完善“15分钟公共文体服务圈”。制定《上城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开工建设横河文化中心、湖滨文化中心,启动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技术前期,更新改造15处健身苑(点),实现清波文化站场地扩容,文化设施利用率达85%以上。创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1个,办好全民健身月、健身日和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力争在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再创佳绩。加大文艺创作力度,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抢救、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文化地图,做好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组建文化体育市场行业协会,创新文体经营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强化文体市场执法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