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安村
麻安村位于甘肃徽县麻沿乡,是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全村辖 8个村民小组,152户666人,耕地面地161公顷(其中:50%以上是山坡地),人均耕地0.24公顷,有林地187公顷,草地20公顷,可利用荒山地62公顷。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650元,人均产粮181公斤,有贫困人口124户563人,属典型的林缘区和石山区,山大沟深,土地瘠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群众观念陈旧,文化教育落后,是全县最典型的贫困村。
2003年该村在省、市扶贫办的关怀下,被确定为全省参与式整村推进示范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省扶贫办党组提出的要把麻安村建设成为国内扶贫与国际扶贫相结合,探索扶贫新模式和新机制的试验场的要求,积极借鉴世行扶贫项目参与式和报帐制、采购制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突出参与式的新理念,充分尊重广大贫困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用参与式的方法引导群众制定出了实用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麻安村参与式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用参与式的方法管理实施项目,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省、市各级的充分肯定,并于2005年11月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
麻安村在整村推进工作中,特别重视了干部群众的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经过县科技部门和澳门巴迪基金会等非政府机构的培训,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妇女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认识了自我发展的潜能,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改变了“等、靠、要”的俗习,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并且影响和改变了男人在经济发展上犹豫不决的做法,增强了发展意识和经济意识。村民们运用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资金项目的后续管理,使滚动资金能正常运转,建成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该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围绕县上的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发展沼气、太阳灶节约能源的整村推进经济发展思路,使该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全村共退耕还林1310亩,种草516亩,种植药材300亩,建冬暖棚牛圈426间,引进良种母牛650头,母羊986只,三年共出售商品牛240头,羊1213只。为全村152户农户实施了改灶、改炕、改厕项目,新建沼气池30户,安装太阳灶50顶,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该村共投入项目资金24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4万元,信用社配套信贷资金50万元,世行贷款3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8万元。通过实施项目,到2005年,麻安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50元,比2002年的650元净增了1000元,平均每年净增333元。人均占有粮也有了明显增加,由2002年的181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350公斤。贫困户由124户563人减少到25户101人,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全村修建新房48座182间,整修、美化村内主要道路2条5公里,购买电视机60台,发展农用车35辆,安装移动座机26户,有移动手机45部,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4个,培养专业经纪人8人,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