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柏拉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8-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现代与柏拉图

作者: (德)施米特 著,郑辟瑞,朱清华 译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现代与柏拉图
[1]

出版时间: 2009-10-1

开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545801439

定价:¥55.00

内容简介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学界突然对古今之争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据说,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中西之争,而是古今之争。《现代性与柏拉图》这本书也以其独特的视角加入了这场大辩论之中。本书作者自觉地站在了柏拉图的立场上,将古今之争看成了柏拉图主义和反柏拉图主义之争。力图接续柏拉图的思考,在当代人中复活这位典型的古代的的生合,从而重新挑起哲学领域的古今之争。或许我们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恢复对那些已经被认为不值一提的问题的兴趣。

作者简介施米特(Arbogast Schmitt 1943-),马堡大学古希腊文学与哲学教授。 研究重点:荷马、悲剧、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现代与古代的对照及由此产生的后果,即现代的自我认识以及现代语境下对古代的阐释。

目录中文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序言

导论

第一部分 “抽象的思想——具体的感性”:现代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对立

第一章 自由与无规定性使得人成为文化的存在者吗?或者:古代为什么看起来陈旧了

第二章 “健全的理智”与自然—文化的对立

第二部分 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言,“具体的思想”作为一种伦理、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前提

第一章 从近代理性的视角来解释“古代”

第二章 一种区分哲学的认识论原理

第三章 抽象的意识—具体的思想:在一种区分哲学中超越情感与知性的对立

第四章 意识哲学的和区分哲学的分析中的心灵

第五章 意志的不同形式与它们对认识的依赖

第六章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情感教化的审美、伦理和政治意义

第七章 理论与实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国家和社会理论奠基于人的理论

第八章 人的自我保存的进化生物学条件与自我实现的理性条件——为重估理性而辩护

结语 欧洲合理性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比较的尝试

第一章 “古今”之争

第二章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和希腊化时期的合理性理解之间的典型区分

文献索引

内容索引和人名索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