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陈希孺

国际著名数理统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陈希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8日21点5分在北京肿瘤医院逝世,享年71岁.

陈希孺先生1934年2月11日出生于长沙市北湘江之滨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望城县),1946年秋考入长沙城内长郡中学,1951年转入湖南省立一中,1952年秋考入湖南大学数学系,一年后,因院系调整转到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秋被选派去波兰留学一年,1959年被下放陕西洛川劳动10个月,1960年夏调至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获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至今,并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先生还是ISI当选的member,以及IMS的Fellow.

数理统计学家。湖南望城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教授,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线性模型、U统计量、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等研究。在最小一、二乘和M估计相合性、渐近正态性、线性表示和误差方差估计等问题研究中获得本质的进展。解决了U统计量分布逼近正态分布的非一致速度问题。在参数估计与非参数密度、回归估计和判别、解决国际上若干猜测等方面作出了优秀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希孺教授自五十年代以来投身于数理统计学的研究,迄今为 止与合作者一道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约120篇,专著及教科 书10部,他的研究涉及数理统计学的众多领域,包括参数估计、非参数统计、回归分 析、贝叶斯统计等,代表性的工作是线性回归的大样本理论及U统计量的研究,包括最 小一、二乘估计、M估计大样本理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及U统计量分布逼近正态分 布的非一致性速度的确定等,这些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被写进有关的专著和百 科全书中。 陈希孺教授因其突出的科研成果曾获得中科院重大成果一、二等奖、中科院自然 科学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在培养统计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曾指导博士 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大多成为本学科骨干,他曾获中科院数学一等奖。

陈希孺教授曾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 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家技术监督局所属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第一 分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和审定了多项与数理统计应用有关的国家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