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央图书馆

场馆名称: 中央图书馆
场馆又名: 澳门图书馆
场馆又名: 澳门图书馆
场馆位置
场馆位置: 澳门荷兰园大马路
关键词或主题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 澳门 澳门场馆
栏目关键词: 台港澳专题
辅助分类项: 澳门
场馆介绍
Title 中央图书馆
澳门官方图书收藏、阅览机构。位于荷兰园大马路。
澳门中央图书馆隶属文化局,创建于1895年,是澳门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由一个总馆与七个分馆组成,分布于本岛及两个离岛。
它的前身为澳门图书馆,曾与利宵中学设在同一建筑物内。1929年迁往现时的民政总署大楼,1983年于荷兰园正街总馆现址开放,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馆),馆藏30万册。
众多分馆中较有特色的为民政总署大楼图书馆和何东图书馆。
民政总署大楼是一座典型的南欧建筑,图书馆模仿葡国玛弗拉修道院图书馆而建,内部装潢豪华,天花板饰有古典风格的金粉浮雕。馆内木质部分都有雕刻,书架的顶部和边部广泛采用了装饰性的主题。类似阁楼的复式层面也建了一排排精致的书架,书架两端都有饰柱。家俱是按路易十五时代的款式设计的,名贵的木材和曲折有致的饰雕十分和谐,制作工艺精细,曲线优美,并将中国及日本的漆绘手法与花草图纹纳入装饰中,图书馆的建筑与装饰性的家俱融为一体,产生了特别的艺术效果。
这里存放着葡萄牙在远东的历史文献,前葡属各海外领地的法令及政府公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约一百种葡文报纸,包括中国境内第一份西文报纸,即1822年的《蜜蜂华报》。
何东图书馆大楼建于1894年前,香港富绅何东爵士于1918年以一万六千元购入,作为夏天来澳消暑的别墅。二次大战日军占领香港时期,1941-1945年的数年间何爵士曾在此暂住。1955年何东爵士以93岁高龄在港病逝,其后人根据爵士遗嘱将故居赠与澳门政府,并捐出二万伍千元供买书之用。1958年8月1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何东图书馆是港澳地区唯一的园林别墅式的图书馆。它建于远离尘嚣的岗顶小山丘上,楼高三层,前后均有花园围绕,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楼宇。也是中西艺术结合的典范。铁门、窗花、宽敞的回廊、开阔的前庭后园、黄绿相间的色调都体现了南欧建筑的特色。风格素雅、以人工开凿兴建的中国式园林,小巧玲珑,精美绝伦。前花园有假山、喷水池,楼前种植了桄榔、龙眼、莲雾等高大的乔木。后花园是户外阅览处,树木花卉无数,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二楼“何东藏书楼”约有五千册中文古籍,其中有明朝嘉靖年间的中国文史经典,近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16种,内有《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等极为珍贵的古籍。
近年来,中央图书馆加强科学管理,设置专藏,更新设备,简化手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利用图书资料,供给读者在学习、教学、科研方面所需的材料,辅导、帮助读者查阅资料。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具有光影、电声的形声兼备的视听资料。
图书馆内设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中心,负责管理及配发书号给澳门地区出版物,执行法定收藏制度,搜集、整理及储存本地出版物。
此外,图书馆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合作交流。
中央图书馆还不定期的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如:《中葡关系四百五十年展览》、《回归剪报资料展》、《何东图书馆馆藏中国古籍展览》、《中国传统节日展览》等。
为了加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在阅读推广计划中举办了“亲子阅读乐趣多”、“图书馆之旅”、“招募小义工”等活动,反应热烈,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