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友

丁邦友,1963年9月出生,安徽省潜山县人。1985年7月安徽人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8年7月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史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2007年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秦汉史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岭南历史与文化。现任广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 长期从事高校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在《安徽史学》、《广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农业考古》、《文博》、《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目前承担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1.编著:
专著:
《汉代物价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06月;
《“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20万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6月;
《佛教与二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关系之研究》,30万字,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2002年3月;
合作编著:《人在旅途:於梨华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1)《汉高祖小传》, 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曹操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3)《秦始皇小传》, 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4)《史学研究新视野》,(中国古代史分册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江海学刊》、《人文杂志》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四十余篇,被“人大” 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
2.论文
1)人才资源与三国鼎立 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5期
2)试论六朝时期岭南佛教的传播及其与官僚士商的关系 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2年3期
3)试论西汉前期的“强本弱末”方略 理论学刊,2006年1期
4)《管子》丝织品价格考 管子学刊,2006年1期
5)从《管子轻重篇》所载的粮价看“锱”的释义 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3期
6)冼夫人散论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3期
7)冼夫人与汉越文化融合 载《岭峤春秋―――“冼夫人文化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从冼夫人的时局观看其汉化特征 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6期
代表论文有:
1、《论鲁迅〈野草〉的佛家色彩》,《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1.3万字。
2、《论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1万字。
3、《从种业论到闭户读书论——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2期,1.2万字。
4、《茹苦忍辱,斯乃得度——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1.2万字。
5、《非正统的杂家——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1万字。
6、《鲁迅、尼采与佛教——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1期,1.5万字。
7、《以一生来担人间苦——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1.5万字。
8、《谈鬼物正像人间——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3期,1.2万字。
9、《论沈从文小说语言的文体特征》,《求索》1996年第4期,1万字。
10、《论瞿秋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1万字。
11、《论“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江海学刊》2003年第5 期,1万字。
12、《论周作人对中国民众宗教意识的考察》,《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3期,1.5万字。
获奖状况
1)1995年获广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2)2005年获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学术交流
1)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
2)广东省历史学会会员
3)广州地方史学会会员
4)2005年1月参加“冼夫人文化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学术研讨会
5)2005年8月参加中国秦汉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3年12月25日—28日,参加《“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年11月6日—9日,参加《福建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年会》;
2005年5月13日—17日,参加《漳州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全国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