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康德罗加级
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可谓名震天下。它头上戴有多顶"桂冠":诸如"当代最先进的巡洋舰"、"具有划时代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等等。而这些美称的得来是因为该级舰装备了极为先进的"宙斯盾"防空系统。众所周知,美国巡洋舰的首要任务是为它庞大的航母编队提供有效的空中保护。但是,在冷战时期,面对前苏联大量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各种传统的防空装备已有力不从心之感。于是,美国海军开始发展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该系统可以对从潜艇、飞机和水面战舰上各个方向袭来的大批导弹进行及时探测并有效地应对。这是当代巡洋舰乃至当代水面舰艇的防空能力飞跃般提高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一)研制背景与计划
1.“提康德罗加”级的产生
“提康德罗加”(Ticonderoga)(CG47)级巡洋舰是美海军首次装备“宙斯盾”(Aegis)系统的水面舰艇。“宙斯盾”系统的前身称为“先进的水面导弹系统”(ASMS),ASMS计划是在1963年11月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对付80年代的空中威胁,准备取代“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三种舰对空导弹。ASMS系统要求缩短反应时间,能够同时对付多目标的饱和攻击。ASMS计划原准备研制一代新的导弹和发射系统,1969年当时的国防部长变更了这一计划,决定不另起炉灶,选用当时正处于研制的“标准”导弹和MK26型发射系统。1996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得到了这项工程的主合同,并从RCA接手起,ASMS正式定名为“宙斯盾”系统。
美海军先打算把“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作为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军舰,后来因为该级舰的数量太少,而且进度又太快而放弃了。海军又主张把建议建造的17000t以上的核动力攻击巡洋舰“长摊”级作为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军舰,然而,海军主张建造这种巡洋舰的打算也没有实现。
美海军计划把“宙斯盾”系统装备“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核动力攻击巡洋舰的计划都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提出把“宙斯盾”系统装备在全燃气轮机推进的DD963级驱逐舰的发展型上,采用与DDG963级驱逐舰相同的船体和动力装置,以降低研制费用和进度,这一计划得到了国会的批准。
1975年6月美国海军开始“宙斯盾”驱逐舰的设计,1976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1976年12月国防部长批准了在1978财政年度的预算中拨款9.38亿美元建造首舰。要求52个月内完成施工设计与建造,即要求首舰在1983年1月完工服役。
1979年末,美海军从DDCA7舰的大小、重要性和战斗力考虑,改称为“宙斯盾”系统的导弹巡洋舰,舰号相应改为CG47,首舰命名为“提康德罗加”号。
2.建造计划
首舰CG47是1978财政年度批准的,1980年3月开工建造,1981年4月下水,1983年1月按时完工服役。第2艘舰在1980财政年度批准。1981财政年度批准2艘;1982财政年度批准3艘;1983财政年度批准3艘;1984财政年度批准3艘;1985财政年度批准3艘;1986、1987财政年度各批准3艘;1988财政年度批准5艘,共计批准建造27艘,至1994年7月,27艘已经全部完工服役。
3.使命任务
“提康德罗加”级是以对付编队空中饱和攻击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编队区域反潜和对海对岸作战的战斗力极强的巡洋舰,其使命任务如下:
①作为航母编队的护卫兵力,担负编队的防空作战任务,使航母编队能够在世界的任何高威胁区执行任务;
②担负航母编队的对空作战指挥舰,组织和实施防空武器为编队提供空中保护;
③为航母编队担负反潜护卫任务;
④为其他编队提供空中保护;
⑤攻击海上和岸上目标,支援两栖作战等。
“提康德罗加”级舰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个舰艇编队中都有该级舰参加,总数达10艘以上。其中2艘分别作为多国部队波斯湾编队和红海编队的防空指挥舰;该级舰在用“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的重要岸上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