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光周期性

拉丁语:photoperiod(ism)

俄语: фотопериодизм

定义: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所形成的昼(夜)长短变化引起的生物反应称为光周期性。

原理:

这种现象是加纳(W.W.Garner)和阿拉德(H.A.Allard)于1920年发现的。1天的光照时间如不短于临界日长(criticalday-length),生物就不会产生反应,这称为短日性;1天的光照时间如不长于一定的时间,生物也不会发生反应,这称为长日性。临界日长可因各种现象而有显著差异,此外,如果在给予一定时间的长日条件之后不给短日条件,则不能引起生物的反应,这称为长短日性;相反,如果给予一定期间的短日处理后不给长日条件,也不能引起生物的反应,这称为短长日性;与光周期性无关的反应称为中性。对植物的花芽形成中的光周期性已有不少研究,在大量的其它现象中,如茎的生长、块根和块茎的形成、休眠、落叶乃至各种昆虫、鸟、鱼类等许多动物的生殖腺发育、休眠等现象中,认为也具有这种性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