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广村
洞广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戈塘镇镇政府东面,距县政府32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63 1户2616人。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布依族、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
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这里一条天然河道(香车河)将巧洞、洞广划为南北两个村寨,一幢石桥将这两个村寨紧密联系。这里人民勤劳,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原生态故秧制香工艺,是该村布依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现每年正月初一、村民们都会在寨子后的水井旁,烧香祭供香祖师,并抢新水,以求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冬月初一,要过擀香节,敬香祖、树神、山神等,七月半鬼节,夜晚要在路口插路香,迎接祖先回家过节,寨中有人不和,就烧香进行调解,体现了布依人民的创造力、精神气质、民族传统观念、美学观等,对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中医学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下,洞广村两委班于真抓实干,找准发展的路子,先后种植黄花梨400余亩;创建了200余亩“香稻”基地;1000多亩烤烟种植示范面积;1000余亩肥球育苗移栽;1000多亩坡改梯示范工程;2公里环寨旅游石板路等。
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广村的洞广组、项洞组。在两组之间有一条大河横穿中间:两岸的“香巴车"每时第刻都转个不停。“香车河”因此而得名,两岸100余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香”。做“香"工艺一流传至今,这里所做的“香"是采用天然的香叶、香巴等物质拌制而成,此“香"点然的时候香气浓厚、能驱除蚊虫、传说中还能驱除邪魅等。苗族民间刺绣。
2、物质文化遗产:洞广村有天然的洞群、以最独具特色“香女宫”而独具风格;有风景优美的铜彭山、村寨文化。
3、特色文化:洞广村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每逢节日(二月二、三月三、端午、六月六等)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到香车河畔对山歌,特别是在七月十五夜晚,隔河两岸的男女都会到连心桥上打香包,打完后,一对对青年男女在桥上对山歌,表达彼此的爱意,特别是在婚姻嫁娶的婚宴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男女们便挥起小板凳,跳起他们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一板凳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