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物理化学家。 出生于上海,原籍福建建瓯。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莫斯科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长期从事胶体与界面科学的研究。五十年代开始,他研究硅酸凝胶和浓分散体系的结构与流变性质,结合多项国民经济重大任务,在研制航空航天遥感胶片、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等项目中都作出重要贡献。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光电薄膜、变色泡囊仿生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7年,江龙任中国化学会第一届LB膜专业组长(以后为分子有序薄膜专业委员会主任)。发起了中日双边LB膜会议和亚洲有序薄膜会议,担任过一届亚洲有序薄膜会议、二届中日双边会议主席。他是俄国胶体杂志国际版的编委,并且是中国科学、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化学进展等四份国内杂志的编委

长期从事胶体和表面科学的研究。曾研究过硅酸聚合理论、感光乳剂制备、强化采油、水煤浆、细菌视紫红质光电薄膜、生物传感器等胶体和薄膜体系等。近年来着重研究单分子薄膜、纳米颗粒的形成及其排布,纳米技术在仿生工程中的应用等工作.江龙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在JACS,FEBS letter 等重要期刊上共发表文章200余篇,著作一本,译著三本,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一册 ,获12项国家专利,其中八项为国家发明专利。曾获国家自认科学二等奖. 国防专用科技进步特等奖等8项重要奖励.

1998年,江龙被评为中科院京区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他已培养博士、硕士生三十多名。是科大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在科大研究生院讲授"胶体与界面化学"已12年,1998年获科学院教育局优秀导师奖。

江龙,女,1956年生。湖南长沙市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于湘潭教育学院,长沙大学等校任教。主授的课程为“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西方现代派研究”、“萨特戏剧研究”、“世界文化概论”、“外国名著导读”等。主要从事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特别是萨特文学研究。目前已经发表这方面的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论文代表作为《〈无葬身之地〉— 一个存在主义的道德悖论》、《〈魔鬼与上帝〉- 萨特伦理思考的文字断案》、《永远的童年——对萨特“拯救”情节的精神分析学的描述》、《现代主义的现实主义特质》等等。专著为《解读存在——戏剧家萨特及萨特戏剧》。论文在权威刊物上发表3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其余均在省部级刊物发表。曾获省女教文学、外国文学学会一等奖2次;长沙电力学院、长沙大学科技成果二等奖各一次;长沙电力学院、长沙大学优质课共4次;长沙电力学院社科联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