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
工程介绍 中华预防医学会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发起,整合国内多名儿科教授为专家团

队,根据我国卫生发展纲要及我国目前婴幼儿健康状况,针对早产儿设立的早期干预及优化发展项目。目的是通过卫生宣教、预防干预、优化发展、科研基金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规范的早产儿优化发展管理体系,并逐渐在全国推广,提高我国早产儿生存质量,减少病残率。
早产儿的现状早产儿是指怀孕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
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也不断增高,在中国每年有150万的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而言,孩子的出院并非代表痊愈,因为早产儿出院仅仅是生命得以延续,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风险。
早产儿的三大发育风险1、智力低下(MR)
• 小早产儿智商(DQ)比正常儿低2/3个标准差。37周出生的早产儿2岁时智力低下发生率为7.8%。
2、脑瘫
• 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
3、心理及行为问题
• 小早产儿在儿童期发生多动症、情感问题、焦虑、内向和社会适应性差的风险较高。
• 学习障碍——视觉统合力不够。
• 小早产儿成年早期的受教育程度、就业和独立生活稍低。有调查发现,胎龄越小完成高等教育的越少。
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的理论基础脑科学的发展为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人出生时已拥有大多数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回路在出生后迅速建立,形成复杂的信息网络联系。脑重在出生后6个月增加1倍,2岁末增加2倍。
在婴儿早期,即脑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有极大的可塑能力。早产儿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损伤,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合理的训练,完全有可能使受损伤大脑获得最佳的代偿能力。
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的实践基础经“八五”攻关课题的系列研究证明,对高危儿在0~3岁期间,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等教育活动,即早期教育,可有效地防止智力低下的发生。
五年前,鲍秀兰教授通过全国29个单位协作研究,早产儿1 岁时脑瘫发生率干预组为9.4 ‰ (13/1390),常规组为35.5 ‰ (46/ 1294)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0001),脑瘫发生率降低约3/4。
早产儿优化发展工程的主要内容•1、设立早产儿专项研究基金;
•2、建设早产儿优化发展基地;
•3、设立一个早产儿日;
•4、开展早产儿相关学术交流;
•5、开展科学养育早产儿知识普及;
中华预防医学会管理委员会名单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
成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蔡纪明
卫生部妇社司副巡视员张德英
长春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
北京健高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儿科教授鲍秀兰
秘书:
中华预防医学会项目办主任王芃
中华预防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名单主任委员 鲍秀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儿健高门诊部首席专家。
从事儿科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新生儿行为评估,婴幼儿发
育,0-3岁早期教育,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建立20项新生儿行为
测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2008年“儿童早期教育,高危儿早期干
预实施和测查方法”为卫生部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
划之一。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第四届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副主任委员 邵肖梅教授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及新生儿病室主任
上海围产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会理事 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6年获卫生部三育人先进工作者
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3年获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副主任委员 周丛乐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中华医学会理事
中华围产学会常委
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及数种杂志编委。
副主任委员 王丹华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围产学会中青年委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理事及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常务委员
叶鸿瑁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副总编辑。
邹丽萍教授:
301医院儿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神经组成员。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惠珊教授: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儿童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早教网专家组专家,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
全国卫生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分册》副主任。
吴卫红教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儿童脑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书荃研究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分会学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北京社会学会弱智与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研究分会秘书长。
中国人才学会超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
委员名单:
曾超美教授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茅于燕教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张 巍教授 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
封志纯教授 北京八一儿童医院
任世光教授 北京首儿健高门诊部
孙淑英教授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陈会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金星明教授 上海新华医院儿保科
刘 红教授 北京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
专家委员会秘书:
张 军主任 北京首儿健高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