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193间谍卫星
USA 193卫星是于2006年12月14日 21:00:00(GMT时间)由德尔它-2运载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的一颗间谍卫星。重量为2300千克。设计轨道为远地点365公里,近地点349公里。发射升空后和地面失去联络,成为一颗失控的卫星。2008年2月20日,美国海军从“伊利湖”号巡洋舰发射一枚「标准-3」型导弹击落了它。
摧毁过程 USA 193自失控后,轨道高度不断降低,到2008年2月11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同)轨道参数为268*255公里,而19日则降为261*244公里。 1月26日,美国政府官员对方公布了这颗失控卫星的情况,称它会在数周之后坠落地球。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表示卫星携带了剧毒燃料联氨以及铍,如果发生泄露,会对人体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击毁卫星的计划开始于2月4日,布什总统于2月12日批准了计划,2月14日,美国五角大楼正式表示,用一颗导弹摧毁该卫星。计划的目的在于:在卫星进入大气层之前摧毁卫星的燃料箱,使453千克肼在空中燃烧干净。
2月20日22:26,“伊利湖”号巡洋舰(USS Lake Erie)在太平洋发射一枚“标准-3”型导弹以36,667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击中了海平面上空133海里处的卫星。大部分卫星碎片将在24-48小时内坠落,而余下的也会在40天内全部坠落。
各方反应摧毁卫星计划耗资约为四千万至六千万美元。中国外交部表示密切关注,并督促美国履行和平利用外太空的义务。此外,一位清华大学专家李彬也认为,即使卫星被击落,污染依然存在,美国此举是为了防止间谍卫星的先进技术流入他国。但是美国官方否认了此举是为了防止先进科技落入别国,也否认这是对2007年中国击毁卫星事件的回应。
俄罗斯国防部表示,防止污染只是一个借口,目的是掩饰其测试太空武器的意图,对付一颗失控卫星根本不需要如此极端的措施。《纽约时报》也提到在过去的5年中,一共有328个物体脱离轨道,并坠落,唯独这次使用特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