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9-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

作者: 房四海主编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1]

出版时间: 2010-1-1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111292999

定价:¥38.00

内容简介本书“以理论和政策法规为起点,最终定位于实践”,紧跟学术研究前沿。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保障了内容的理论可靠性;借鉴大量国际实证研究成果,针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所遭遇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践操作指导。本书专栏与案例分析丰富,力求融合“理论、实践、政策”,使其三位一体,最终归于实践。本书不仅注重知识性、逻辑性、实践性,更注重可阅读性,使得理论不枯燥,应用有依据,实践可借鉴。

本书适用于MBA、EMBA、EDP、企业管理者、金融投资人员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等。

风险投资之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如何拨开风险投资之“常识性外衣”,深入理解其深刻内涵则是本书之写作目的。

本书从实践、理论、政策三个维度,将全书内容分为六个模块,共20章。从实践视角而言,本书详细阐述了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企业估价、风险契约选择、创业企业组合构建、交易结构设计及退出机制设计等实践前沿与策略指导;从理论视角而言,本书深入融合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博弈论范式下的新产业组织理论、投资组合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前沿理论及其交叉融合;从政策视角而言,本书全面论述了创业板市场的运行及设计机制,并融入了相关政策法规解析以及对如“非法融资认定”、“有限合伙实务”等现实问题的剖析。

相信本书能够秉承作者之写作初衷,“立足于实践而不失于学术性,立足于学术而不失于前沿性,立足于政策而不失于操作性”,能够给予读者以启示。

作者简介房四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博士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博士,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国际金融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金融工程博士生导师,现任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金融工程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拐点与大类资产配置(含VC和PE)。曾游学世界主要国家(欧洲诸国、澳大利亚、美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与大型国有企业课题5项,在国际、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英文学术论文多次名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之TOP 10排行榜。专著有《广义投资学与宏观金融研究》、《商品期货中的投资价值》、《指数化投资与金融工程研究》、《企业经营者视角的宏观经济分析》、《风险投资与创业板》等,并发布商业研究报告200多篇(含财经媒体文章)。此外,房教授以前曾在综合性券商、中央级信托投资公司、国际期货公司、国务院试点的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担任过高级职务。

目录代序(汤世生)

推荐(冼国明曾勇)

推荐序(温泉)

第1章风险投资与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介绍

1.1风险投资的概念与内涵

1.2创业金融学与公司金融学的五点不同

1.3私人权益资本市场

本章小结

专栏1-1另类投资简介

模块一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

第2章机会识别与开发

2.1创业机会:概念与分类

2.1.1创业机会的概念

2.1.2机会的来源

2.1.3机会分类

2.2创业机会的识别

2.2.1创业机会识别过程

2.2.2创业机会识别之影响因素

2.3创业机会评价与开发

2.4商业模式

2.4.1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4.2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

本章小结

专栏2-1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的互动:大连泰德煤网商业模式案例分析

第3章创业企业

3.1团队生产与代理关系结合体假说

3.1.1创业企业家的投入

3.1.2风险投资家的投入

3.1.3团队生产和代理关系结合体

3.2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与创业企业

3.3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及特点

3.3.1创业企业的定义

3.3.2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专栏3-1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兼谈如何写好商业计划书

模块二估价创业企业

第4章调整现值法与风险资本法

4.1DCF模型与调整现值法

4.1.1创业企业的估值与成熟企业有何不同

4.1.2DCF模型

4.1.3为何是APV而不是WACC

4.2APV法估价创业企业

4.3风险投资法估价创业企业

本章小结

专栏4-1APV法估值案例

第5章实物(战略)期权

5.1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参数对照

5.1.1期权的定义

5.1.2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

5.1.3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参数对照

5.2实物增长期权和实物交换期权

5.2.1实物增长期权

5.2.2实物交换(转换)期权

5.3风险中性定价与隐含波动率

5.3.1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5.3.2隐含波动率

5.4战略期权

5.4.1延迟期权

5.4.2分阶段投资期权

5.4.3放弃期权

本章小结

专栏5-1放弃期权的价值

专栏5-2二项式模型估算实物期权价值

第6章实物期权估价

6.1单一企业范式增长机会的估价模型

6.2复合实物期权估价模型

6.2.1生产决定的增长期权评估

6.2.2营销决定的交换期权评估

6.2.3复合实物期权价值

6.2.4比较静态分析

6.3拓展的DCF模型

6.4实物期权应用误区与难点

6.4.1实物期权方法之几个认识误区

6.4.2实物期权方法在风险投资领域应用之困难

本章小结

专栏6-1“精确的错误”与“上帝在发疯”

模块三动态资本结构和状态依存治理

第7章不对称信息和动态资本结构

7.1信息揭示与动态博弈

7.2分阶段投资与动态资本结构

7.2.1分阶段投资

7.2.2动态资本结构

7.3法律作为控制变量之创业者持股比例

7.4面对风险之契约选择

本章小结

专栏7-1风险融资的资本结构:寻找最优投资工具

专栏7-2深究反稀释条款

第8章控制权配置与状态依存治理:创新企业预期估值之风险规避

8.1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视角下之控制权配置

8.2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控制权配置

8.3学习模型与创业企业CEO更替

8.4对赌协议:兼谈创新企业预期估值之风险规避

本章小结

专栏8-1投资协议条款清单之雇佣协议

专栏8-2报酬机制设计:以有限合伙为例

第9章产业组织视角

9.1产业组织视角下战略性构建创业企业组合

9.2产业组织视角下风险投资机构:辛迪加

9.3产业组织视角创业企业组合构建策略:中国大陆的实证

9.4产业组织范式资本结构理论

本章小结

专栏9-1风险资本与公司治理:基于33个国家(地区)实证研究

专栏9-2委托代理与创业企业估价

专栏9-3融资策略与产品市场行为

模块四流动性事件与退出机制

第10章流动性与流动性事件

10.1流动性的六种内涵

10.2宏观流动性与创业企业估价:美国实证研究

10.3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路径:基于欧美的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专栏10-1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方式

专栏10-2好耶网的成功退出之道:IPO并非最优选择

第11章退出机制与交易结构设计

11.1红筹模式

11.1.1“红筹”、“大红筹”与“小红筹”

11.1.2外资VC在中国的运作模式

11.1.3外资VC机构选择“离岸”运作的原因

11.2跨境换股

11.2.1特殊目的公司与返程投资

11.2.2跨境换股的概念

11.2.3跨境换股与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

11.3“盛大模式”与“境外期权模式”

11.3.1如何合法规避政府对外资收购战略性行业企业的管制:盛大模式

11.3.2如何合法规避政府对个人控股海外壳公司的管制:境外期权模式

本章小结

专栏11-1“蒙牛股份”的交易结构

第12章创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估值与表现

12.1IPO简介

12.1.1为什么要IPO

12.1.2发行与上市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2.2IPO估价与上市时机的选择

12.2.1IPO估价

12.2.2上市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12.2.3上市时机选择的影响因素

12.3VC与PE支持的公司IPO表现:中国大陆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专栏12-1风险资本在IPO中的效应:基于美国的实证研究

专栏12-2IPO抑价之原因:多方博弈的缩影

模块五风险资本专题

第13章风险投资机构

13.1VC组织形态与治理

13.1.1有限合伙型

13.1.2公司型

13.1.3天使型

13.1.4公司信托型

13.2积极而专业之金融中介:人力资本专业化

13.3独立VC之创业企业组合规模研究

13.3.1中国大陆实证研究

13.3.2加拿大实证研究

13.4VC之收益衡量:内部收益率(IRR)

13.4.1内部收益率的定义与特点

13.4.2内部收益率的缺陷

本章小结

专栏13-1外国VC投资中国的六种模式

专栏13-2中国风险投资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之特征区别

第14章风险资本与创新

14.1公司风险投资(CVC)

14.1.1CVC的五个目的

14.1.2内部市场驱动创新

14.1.3寻租与无效投资

14.2风险资本与技术创新

14.2.1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14.2.2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

本章小结

专栏14-1网络泡沫时代“估价理论”与行为金融:兼谈DCF模型之基准作用

专栏14-2巴西的PE/VC经验

专栏14-3从境外风险投资新发展看中国风险投资之抉择

模块六创业板

第15章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与定位

15.1创业板市场的概念与内涵

15.2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设立方式与模式比较

15.3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定位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5-1如何理解与把握“五新三高”

第16章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制度

16.1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制度的概念与内涵

16.2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制度比较

16.3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审核程序比较

16.4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条件

16.4.1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定量标准比较

16.4.2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定性标准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6-1发行上市审核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6-2中小企业发行审核要点及案例分析

第17章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

17.1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比较

17.2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交易委托方式比较

17.3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委托匹配原则比较

17.4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的市场稳定措施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7-1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7-2合伙企业法修改与风险投资的法律实务

第18章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18.1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类别

18.2中外主要创业板信息披露管理体制比较

18.3中外主要创业板信息披露内容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8-1信息披露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8-2风险投资基金的非法募资问题探讨

第19章法人治理之特殊性与保荐人职责

19.1创业板市场独立董事制度

19.1.1中外主要创业板上市企业之独立董事制度比较分析

19.1.2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中国主板经验教训

19.2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

19.2.1保荐人制度之概念与内涵

19.2.2中外主要创业板保荐人制度模式比较

19.2.3中外主要创业板保荐人职责要求比较

本章小结

专栏19-1独立董事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9-2保荐人职责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19-3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证券开户探讨

第20章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20.1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退市标准比较

20.2中外主要创业板市场退市程序:以美国与中国香港为例

20.3创业板市场退市渠道分析: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例

本章小结

专栏20-1退市制度中外比较之启示

专栏20-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条款解读

代后记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