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第一小学
在杰出的文化战士邹韬奋的故乡,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余江县第一小学。学校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锦南高寺小学堂,1994年将原邓埠小学正名为“余江县第一小学”。本部(小学部)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9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16876m2。2000年,将原县保育院并入余江一小并更名为余江一小实验幼儿园(分部),分部在职教师35人,学生650人。接管幼儿园后,实行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余江一小现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县直全日制小学、鹰潭市四星级教改窗口学校。
九十余年来,数万学子从余江一小走出,他们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成就卓著者有“全国优秀企业家”张果喜;清华大学电子激光系博士后李春明,留美博士刘勇辉……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英才遍神州。
全体教职工合影
学校着眼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确立了“重全面、打基础、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想,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建校要求,设计了学校的发展总体目标。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立校之本,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树立了“校风实、教风严、学风正、质量高”的良好社会形象。
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33人,有大专学历的教师68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特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50人,小学一级教师76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市学科带头人7人,市、县骨干教师52人。学校坚持实施“名师工程”及“科研兴校”的战略。近几年,有2名校长参加了国家级培训,6名教师参加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并以“师带徒,结对子”的方式,使许多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如今余江一小已成为县“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近2年内,该校教师183人次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背诵的研究》共4个,省级课题《背诵古典诗词,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共2个,市、县级课题共11个。学校教育科研蔚然成风,做到了科科有专题,人人有课题。每位教师都根据所教学科实际及学校的科研课题确定自己的课题。校内期刊《教改园地》及时反映了学校的教研动态,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有关专家、广大教师的好评。2002年,余江一小被市教委定为“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基地学校。
多年来,余江一小本着科学管理,整体推进;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夯实基础,加大校园建设资金的投入,装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筹建了校园网、红领巾电视台,兴建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大楼。在构建教学硬件的同时,又配备了大批的教育教学软件,如:三辰影库、教学录像带、教学光盘,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达到了全市一类一级校的标准,2001年被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辛勤的耕耘,迎来了素质教育的满园春色:余江一小把英语作为办学特色之一,率先在全市小学范围内一至五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并加大了英语教学的力度,从乡镇初中部选调英语教师来校任教,并通过“每日英语跟我学”的活动,创造最佳英语口语训练条件,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大为提高,探索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之一。学校艺术教育也好似“小荷已露尖尖角”,在短短的几年里,便形成了集书画、剪纸、舞蹈、合唱、管弦乐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规模庞大的艺术教育特色。学生书画、美术、摄影26项获国家级奖励,289项获省级奖励。在教师的培育下,一棵棵艺术幼苗在余江一小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特色教育中不断提高。
“映日荷花别样红”,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电影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省手拉手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市四星级教改窗口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市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获县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评先进集体,获全国小学数学奥赛总决赛团体二等奖,获全国“小语杯”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省校本教研研究基地,全国电影课实验学生,全国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实验学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余江一小正以崭新的校容校貌和良好的教育态势,为创江西省名校、育一流英才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