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
基本信息
·作者:刘述先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221085139
·装帧:平装
·开本:32
·定价:22.00
内容简介《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是刘述先教授根据2005年担任第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的三次演讲撰写而成。《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贯彻以当代新儒家的观点来清理儒家的三期发展,即先秦、宋明与当代。细读《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当能认识到儒学中那天人贯通的宇宙情怀、宗教精神,如何在历史的步步发展中形成、反省与善化。
◆ 讲座及丛书概况 ◆
1、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由钱穆(字宾四)先生于1978年首次开讲,先后有李约瑟、小川环树、狄百瑞、朱光潜、陈荣捷、杨联升、余英时、刘广京、杜维明等十余位中外大家开讲
2、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将“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整理成系列并出版,每位演讲者一讲一书。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首次与内地出版机构在大陆地区合作批量出版学术文化著作。
3、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持人文主义教育理想,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探讨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扬学术风范,培养文化风格,自首次开讲至今,讲座的内容与影响均获得海内外学术界之重视。
作者简介刘述先,笔名言衍,江西吉安人,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学士、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南伊利诺大学(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哲学博士,学贯中西,会通古今,是“新儒学”代表学者。以构建新儒学、弘扬新儒学为巳任。1962年曾参与以李敖、徐复观为首的「中西文化论战」。2000年任东吴大学第一任端木恺凯讲座教授。一生笔耕不辍,著作有《文学欣赏的灵魂》、《语意学与真理》、《新时代哲学的信念与方法》、《文化哲学的试探》、《生命情调的抉择》、《中国哲学与现代化》、《马尔劳与中国》、《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黄宗羲心学的定位》、《中西哲学论文集》、《大陆与海外—传统的反省与转化》、《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编有《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简》、《儒家伦理研讨会论文集》等书。
编辑推荐《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以钱穆先生字(宾四)冠名的“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跨时三十年,仅十一位大学问家登坛开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放眼世界,以阐述、创新中国文化为己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见解卓然。
专业书评拿“传统批判现代”的新儒家思维
辛亥革命后“儒门淡薄,收拾不住”,为了与封建时代捆绑的制度化的儒家相区别,一些笃信儒家思想的学者们加一“新”字,以示与旧的“儒家”区别。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大学者都曾就新儒家的方向作过各自的阐述,而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一大批有着西方思想文化教育基础的华人学者们,也纷纷加入,对新儒家在现代性与全球化、思考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等各领域的态度进行思考和阐释。
甚至有人提出了建立“儒教”的观点,理由是既然宗教能影响普通人的精神生活,儒家就应该变身为宗教,以避免从普通人的精神生活中被淘汰,陷入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可以这样说,儒家在经历近一个世纪的批判之后,开始有人思考儒家在中国逐渐消亡的危机,并誓要扭转这一趋势。兴办私塾教育、祭孔等活动再次在中国出现,可视为这一危机中的产物。
而刘述先教授的《论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则试图从哲学的层次来开拓出一种与当今的日益西化的科技、社会、文化相适应,又能保留儒家基本思想的新儒家哲学来。
探讨哲学的问题,往往会陷入“虚空”的繁复,刘述先教授从一开始就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力图从“意义哲学”上对儒家哲学的三个时代的特点以及它们与西方、印度在“意义哲学”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作出总结。而他出乎中国哲学之外而又入乎中国哲学之内的学思历程,则让他能综合中西印三种文化,以儒家为大体,进行系统框架的构建,既希望解决儒家思想中不适宜个性解放的因素,又希望不至于陷入西方“人生意义的失落”这一危机中去。
可以这么说,面对西方现代文化思想对儒家哲学的冲击,刘述先教授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只有“现代批判传统”的思维,而没有“传统来批判现代”的思维。
刘教授认为,贯穿儒家三个时代的“理一分殊”的智慧,正是新儒家能举起“传统批判现代”大旗的根本:
1、儒家哲学的三个时代的终极关怀是一致的。
2、过去儒家的错误在于强调了这一终极关怀,却对个性自由有所忽视,即“理一”多而“分殊”少,因后者对儒家的批判可以,但不能忽视前者的价值。
3、新儒家的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的窠臼,用现代的方式来表现传统的理念”。
在过往“现代批判传统”的时代,人们相信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导向一个没有疾病、贫穷、愚昧、偏私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极端主义思想的泛滥已经让全球深受其害,人性的贪婪更让金融危机制造出了全球的噩梦。而在“传统批判现代”的角度里,“重新把人放回到自然之内,重建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才符合“天人合一”的主旨,“生生而和谐”才应该是人类的终极目标。
而这正是一大批新儒家的思想者们孜孜以求的境界。
目录传统与现代的探索——迎刘述先教授来新亚书院讲学(郑宗义)
引言
第一部分 先秦儒学
第二部分 宋(元)明儒学
第三部分 现代新儒学
附录 论“回环”的必要与重要性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