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厝村
1、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廖厝村语言(方言)
潮州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
邮政编码
515642
电话区号
0768
廖厝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是个单独的自然村,全村都姓廖。廖氏始祖自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从福建省莆田县迁至桑浦山下埔村定居。因地理位置不利生产,于公元1540年重迁距桑浦山下埔村8公里处(今村址)定居。初期有廖、颜、黄等姓聚居,至1685年,统一归属人口居多的廖姓,起建“廖社庙”,故称廖厝。1949年中共闽粤赣游击队,曾在村中设立联络点。
廖厝村在金石集镇东南侧1公里处,东南毗邻上官路村,东北隔一小溪与田头村、厂头村相望,西北紧靠赖厝村。全村面积0.34平方公里,历来以农业为主,宜植水稻、甘茨、小麦、甘蔗、生柑、花生等经济作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村文化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1955年至1956年,村曾办一个70多人的业余剧团,演过《红玫瑰》、《祝枝山嫁女》、《玉蝴蝶》等剧目,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1]
2、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廖厝村廖厝村位于古田县卓洋乡东南部,与鹤塘镇、闽候县廷坪乡相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距古田县城关67公里,距宁德市区107公里,辖有4个自然村, 7个村民小组,203户891人,外出人口471人;总劳动力506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370人;少数民族人口5人(广西壮族)。村党支部有党员41人,党员平均年龄52岁,预备党员3人,支委成员4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班子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建制度、强措施、抓活动、找典型、求提高,带领党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全村形成了以农林种植业、个体养殖业、木材毛竹初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俗称“闽东第一泉”的廖厝温泉为主的农村生态旅游也蓬勃发展。
村党支部始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近年来,党支部围绕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通过争取各项惠民工程投入建设和群众投工投劳,解决了通水、通电视、通公路等问题。筹资3万元建设了自来水工程;筹资8000多元使四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电视;筹资10万多元拓宽改造了鹤塘镇前圪村至廖厝村、闽候县下洋村至廖厝村共8公里机耕路;通过项目寻求上级领导支持,争取到200万元资金建设廖厝村至卓洋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水泥路。村两委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和谐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改水、改厕、改灶、改路,逐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了《村民卫生公约》,配了村卫生管理员(每月补助200元);筹资9000元修建了一条村内水泥路;筹资6000多元对村内污水沟进行改造。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村两委也注重发展特色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了“传统产业稳农、非公经济富民、特色经济靓村”的良好势态。筹资10万多元鼓励村民整片种植脐橙100亩,并邀请县科技专家到村举办专题水果种植技术讲座;引进客商投资150万元开发建设“闽东第一泉”,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带动村民致富。支部架金桥,协会闯市场,党支部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借鉴先进经验,引导农户自发成立产业协会,使农户更有效地了解市场信息,共享技术资源,利用市场规律,从而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党支部的精心策划下,廖厝村成立了脐橙种植协会、畜牧养殖协会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