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杜子孚

1.杜子孚(1916―1942)又名兰友。山东宁津县后郑庄人。1934年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时,任天津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1936年回乡后又入泊镇省立第九师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辍学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动员父亲典当家中土地支援抗战,并允将中共冀鲁边区一地委印刷股和交通站设在家中地洞内,让父、兄、嫂、妻等参加收藏文件、送信、传递情报和印刷文件等工作。1939年,调任冀鲁边区一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并先后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和中共冀鲁边区二地委书记。1941年,调任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2年夏,日军对边区发动大规模“扫荡”。6月18日,率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转移到东光县大单家村。19日晨,遭日军包围。率部突出重围后,又遇日军伏击。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2.

姓名:杜子孚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南皮

出生年月:1906年

牺牲日期:1942年6月19日

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1931年,考入南皮县立第二高小。“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联络进步同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4年,考入天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任天津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积极组织开展了反对“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活动。1936年初,返回家乡。后考入泊镇直隶(今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继续从事秘密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冀鲁边区工委的指示,组织成立了南皮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任主任,争取团结一切力量投入抗日斗争。1938年,他不畏艰险,舍身为国,动员全家参加了抗日斗争。1939年,调任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后又奉调到中共冀鲁边第二地委,先后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二地委书记。1941年,调任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和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参加领导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战斗。1942年6月19日,率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百余人,与敌周旋转移到东光县大单村时,被3000多日军包围。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镇定自若,沉着应战,并组织突围,给敌人以严重杀伤。后率队突出重围转移时,又被敌团团围住。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杜子孚 1910-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1942年6月19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