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应楠
丘应楠,英文名:Ying-Nan Chiu,国际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白泥湖淡定村人,系先贤丘逢甲之孙,丘念台之哲嗣,1933年11月25日生于广州,后因抗战军兴,才回家乡文福镇创兆学校及梅县南口乡小学念书。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丘念台带领其全家回到他出生的台湾,那时丘应楠才十三、四岁,入师大附中就读,毕业后进入台湾大学,正就读大学的丘应楠因成绩优异,于1953年获台湾国际基金会资助,赴美国肯塔基州就读贝利亚大学化学系学习。1960-196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1962-196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后;1964-1966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任助教,1966-1970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任副教授;1970-2001年出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化学系教授,1972-1981年出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化学系主任,现为美国天主教大学EMERITUS PROFESSOR。
丘应楠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化学键本质、拉曼散射、反应动力学、激发态结构和多光子效应等方面,取得了国外化学界瞩目的成就。早在30多年前,他所创始的既约束量方法研究者多分子科学理论:如分子与光的相互作用,分子结构性能、碰撞反应、分子高元放射耀迁强度,分子间高元电磁作用、旋光度等等,早已被国际化学界肯定,他的理论构思领先化学试验室10余年后,才被化学实验家证实并应用。当今被许多专家誉为用此深入方法研究分子的国际领袖,因而荣获美国化学界最高荣誉之希尔布兰奖,这个奖犹如化学界的诺贝尔奖。1993年10月28日,被授于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职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