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小卷叶蛾
中文名称:苹小卷叶蛾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又名苹卷蛾、黄小卷叶蛾、溜皮虫
拉丁学名:Adoxophyes orana Fisher von Roslerstamm
分布区域:分布很广,遍及东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毫米。体黄褐色。前翅的前缘向后缘和外缘角有两条浓褐色斜纹,其中一条自前缘向后缘达到翅中央部分时明显加宽。前翅后缘肩角处,及前缘近顶角处各有一小的褐色纹。
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半透明,数十粒排成鱼鳞状卵块。
幼虫:身体细长,头较小呈淡黄色。小幼虫黄绿色,大幼虫翠绿色。蛹黄褐色,腹部背面每节有刺突两排,下面一排小而密,尾端有8根钩状刺毛
为害作物:苹果
为害症状:苹小卷叶蛾幼虫吐丝缀连叶片,潜居缀叶中食害,新叶受害严重。当果实稍大常将叶片缀连在果实上,幼虫啃食果皮及果肉,形成残次果。幼虫有转果为害习性,一头幼虫可转果为害桃果6~8个。在桃、苹果、梨、山楂各种水果混栽情况下,桃受害最重,在桃系列品种中,油桃重于毛桃
分类属性:
发病特点:苹小卷叶蛾-年发生3-4代,辽宁、山东3代,黄河故道和陕西关中一带可发生4代。以幼龄幼虫在粗翘皮下、剪锯口周缘裂缝中结白色薄茧越冬。第二年苹果树萌芽后出蛰,金冠品种盛花期为出蛰盛期,并吐丝缠结幼芽、嫩叶和花蕾为害,长大后则多卷叶为害,老熟幼虫在卷叶中结茧化蛹。3代发生区,6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7月下旬第一代羽化,9月上旬第二代羽化;4代发生区,越冬代为5月下旬、第一代为6月末至7月初、第二代在8月上旬、第三代在9月中羽化。
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夜间活动,对果醋和糖醋都有较强的趋性,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用米直接临测成虫发生期的数量变化。
苹小卷叶蛾是桃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我区桃园内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而且呈加重趋势。苹小卷叶蛾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枝干皮缝、剪锯口等处越冬。春季果树萌芽时出蛰,危害新芽、嫩叶、花蕾,坐果后在两果靠近处啃食果皮,形成疤果、凹痕,严重影响大桃的品质。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对糖醋的趋性很强,可以诱杀。田间调查情况:2007年4月中旬以来,我站技术人员在韩庄和新立村通过挂设糖醋液、性诱剂和杀虫灯的方法对苹小卷叶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5月中旬两个基地内开始出现越冬代苹小卷叶蛾成虫,尤其是5月下旬—5月底,诱虫量较大。在新立村的6个性诱剂盆和6个糖醋液盆内,5月18日—28日分别诱苹小卷叶蛾成虫 35头和62头,其中5月25日分别诱11头和23头,5月28日分别诱17头和25头。新立村的杀虫灯内,从5月11日—5月28日,共诱苹小卷叶蛾成虫56头。其中5月28日诱21头。在韩庄的6个性诱剂盆和6个糖醋液盆内,从5月21日—28日分别诱苹小卷叶蛾成虫42头和67头,其中5月25日分别诱17头和26头,5月28日分别诱21头和31头。以上数据说明,5月下旬是越冬代苹小卷叶蛾的成虫高峰期,根据苹小卷叶蛾的成虫期和卵期推算,6月上中旬即为苹小卷叶蛾第一代卵孵化盛期,望广大果农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二、防治适期:6月上中旬。流行动态: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用糖醋、果醋或苹小卷叶蛾性信息素诱捕器以监测成虫发生期数量消长。自诱捕器中出现越冬成虫之日起,第四天开始释放赤眼蜂防治,一般每隔6天放蜂一次,连续放4-5次,每公顷放蜂约150万头,卵块寄生率可达85%左右,基本控制其为害。
用生物制剂防治苹小卷叶蛾:一代幼虫初期,选用Bt乳剂2001号、苏脲1号1 000倍液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化性,诱发成虫。酒:醋:水(5:20:80)或发酵豆腐水等。
人工摘除虫苞:从苹果落花后,越冬代幼虫开始卷叶为害,人工摘除虫苞至越冬代成虫出现时结束。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利用趋光性装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作为测报成虫发生期其数量消长的手段。
③化学防治
消灭越冬幼虫的方法:在早春刮除树干、主侧枝的老皮、翘皮和剪锯口周缘的裂皮等后,用旧布或棉花包成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棉球,将棉球绑在1.5米长的木棒上,然后蘸50%敌敌畏、敌百虫300~500倍液,涂刷剪锯口,杀死其中的越冬幼虫。
喷药时间应掌握在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及低龄幼虫期。药剂种类:95%的敌百虫1 000-2 000倍液,或50%敌盯虫800-1 000倍液;注意不要在坐果前后使用,以免发生药害。25%灭幼脲悬浮剂3号1 000-1 500倍液。
主要天敌:
常用药剂: 敌百虫灭幼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