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二化螟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striped rice borer

螟蛾科昆虫的1种。俗名钻心虫﹐蛀心虫﹐蛀秆虫等。中国分布北达黑龙江克山县﹐南至海南岛。是水稻的劲敌。幼虫蛀食茎秆﹐造成枯心。成虫翅展雄约20毫米﹐雌25~28毫米。头部淡灰褐色﹐额白色至烟色﹐圆形﹐顶端尖。胸部和翅基片白色至灰白﹐并带褐色。前翅黄褐至暗褐色﹐中室先端有紫黑斑点﹐中室下方有3个斑排成斜线。前翅外缘有7个黑点。後翅白色﹐靠近翅外缘稍带褐色。雌虫体色比雄虫稍淡﹐前翅黄褐色﹐后翅白色。

二化螟幼虫为害禾本科植物﹐也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和各种杂草。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株下部﹐夜间飞舞。大多在午夜以前交配。雌蛾交配後﹐间隔一日即开始产卵﹐产卵在晚8~9时最盛。第1代多产卵于稻秧叶片表面距叶尖约3~6厘米处﹐但也能产卵在稻叶背面。第2代卵多产于叶鞘离地面约3厘米附近。第 3代卵多产于晚稻叶鞘外侧。一只雌蛾能产卵2~3块﹐多者达10馀块﹐一般平均5~6块﹐共200~700粒。

二化螟以幼虫越冬﹐主要在稻内。越冬期如遇浸水则易死亡﹐二化螟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纬度而异﹐第 1代区在北纬36°~32°间﹐第2~4代区在北纬32°~26°间﹐第4代区在北纬26°~20°间﹐第5代区在北纬20°以内。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 1代。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贵州每年发生2~4代﹐中国最南的海南岛每年发生5代。除纬度以外﹐海拔高度也影响发生代数。自从水稻种植改革以後﹐由于单季稻变成多季交错播种﹐相应给二化螟提供了生活有利的充足食料﹐发生代数与数量均有变化。由于采取各种措施﹑使用药剂﹑实行农业防治﹐已能控制螟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