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

并 bīng 第四声
连同。(出自初中语文下册第2页注释②)
【释义】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并 <动>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说文》
并行。――《仪礼·乡射礼》

并立则乐。――《礼记·儒行》
俄而并乎尧舜。――《荀子·儒效》
并纽约用组。――《礼记·玉藻》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诗·齐风·还》
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文心雕龙·附会》
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韩非子·难势》
又如:并列;并肩作战;并介(不论穷富,都能耿介于守。兼利天下叫并)
并 bìng
①合到一起:合~。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列。
③表示不同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相提~论。
④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我~没有去。
⑤连词。并且:此决议请传阅~执行。
【并发症】一种疾病的发展引起另一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后者即为前者的并发症。如出麻疹引起肺炎,肺炎就是并发症。又叫合并症。
【并集】<数>由属于A或者属于B的一切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并集,表示为A∪B。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彼此间不分前后、高下。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排接在电路上两点间的联接法。并联元件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元件上电流之和等于干线电流。
【并联电池组】把n个电动势相同的电池的正极接在一起,负极接在一起的联接方法。并联电池组的电动势等于每一个电池的电动势。它的内阻等于一个电池内阻的n分之一。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并联的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相等。有电阻的并联、电源的并联、电容器的并联等。
【并列复句】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相互并列的复句。复句中的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事物,或者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事物。常用‘也、又、还’,‘既…也(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等关联词连接。
【并列关系】在同一属概念下面的外延相同或互相排斥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模范'这一属概念下的'劳动模范'与'学习模范'之间的关系;
【并列句群】分别描写、说明几种事物或情况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并列关系的句子。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互不抵触。
并bǐng 1.排除;屏弃。
并bīng 1.古州名。详“并州”。
并bàng 1.挨着。 2.依随。参见“并世”。 3.旁边。
围棋术语。在原有棋子同一线上紧挨着下子。与平通用。但有时指与敌子想接触的着法。如图中黑1尖顶,白2采用“并”的应法。
并 bìng
①合到一起:合~。
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平排着:~列。
③表示不同事物同时存在,不同的事情同时进行:相提~论。
④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我~没有去。
⑤连词。并且:此决议请传阅~执行。
【“并”和“并”】
“并”和“并”不管是作动词还是副词,意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少相混,概括起来讲就是:“并”侧重于并列、等同,及强调时间上的同时发生;而“并”侧重于合并、兼并以及范围上的全部。这与它们最初的文字形体是相符合的,它们的副词意义均在动词意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动词“并”强调动作并列、并排,“齐头并进”,引申出同时性;动词“并”强调兼并、合并,引申出副词,强调范围的全部,归总,作范围副词;在范围副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引申出时间副词的用法。介词“并”与“旁”同义,表示沿着的意思,也是由动词的“并列义”引申而来的。由“”“并”
不管是动词还是副词“并”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当副词“并”不强调时间上的同时性时,便可表范围上的全部义,而范围副词“并”所涉及的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当其强调多个主体同时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时,也可以作时间副词。《史记》、《汉书》中“并”、“并”二字混用的情况渐多,以至到了敦煌文献“并”除了作动词,表“比并”、“等同”讲外,作副词,表示范围上的“全部”、“皆”、“共”之义,则占了绝对多数。
第一个“并”字为繁体字,第二个“并”字为简体字。王朝自动转为简体字显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