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毛泽东读《论语》
图书信息
书 名: 跟毛泽东读《论语》
作者:刘玉成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509804391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元
内容简介《跟毛泽东读〈论语〉》内容简介:跟毛泽东读《论语》,就是从毛泽东的视角,重新审视、解读、感受几千年来影响支配中国人的古老的醇厚哲理,以及这种哲理在毛泽东炉火纯青的点化中升华出来的照耀二十一世纪的伟大智慧。跟毛泽东读《论语》,就是学习毛泽东对《论语》的多角度、深层次的整体把握与解析,学习毛泽东如何通过对《论语》的创造性解释、转换,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个人的成长、生活,运用到工作、革命和治国理政中。书中收录的毛泽东对《论语》的精彩点评、绝妙运用、以及极富毛泽东个人魅力的妙趣横生的发挥,都给读者在阅读时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教益。作者本人对毛泽东和孔子的解读以及对《论语》热的犀利分析也为《跟毛泽东读论语》增添了清醒的理性精神。
图书目录绪论
一、孔子和他的思想录——《论语》
二、《论语》——价值和意义的解读
三、政治家的视角——毛泽东读、评《论语》
四、跟毛泽东读<论语》——更有深度的整体性阅读
跟毛泽东读《论语·学而篇》
毛泽东读《论语》说得最多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概是因为它在整部《论语》之首,是《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或符号了。所以毛泽东在谈到自己少年时的学习和中国传统文化时,往往就搬出这句话来,既生动又形象。此篇中关于人之本的话对毛泽东很有启发,他由此认定应当寻找本源,立志得大本,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根本也成了毛泽东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对我也有好处要抓住本源
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故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语曰,过则勿惮改,愿先生熟察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
我们要采取同国民党搞好关系的方针,即是实行“孔夫子打麻将一和为贵”
《论语》上说“言可後也”,意思是说过的话是要实行的
《论语·学而篇》原文和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为政篇》
在本篇中,孔子有一段关于人的生命历程以十年为一个单位的著名的划分,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经常用“十有五而志于学”激励人们趁年轻的时候立下雄心壮志.发奋学习。但对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持怀疑的态度,说他是吹牛皮。毛泽东还非常欣赏孔子在本篇中提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观点,他从人要讲真话的角度诠释这句名言。另外本篇中毛泽东对孔子对《诗经》的态度的评论也饶有趣味的。
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
孔夫子说他七十岁干什么都合乎客观规律了,那是吹牛皮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有辩证法
吾国两千年来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
一支为一支,两支为两支,是知也
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蒋氏及其一派必须深切注意
得了大本就能“百世可知”
管他三七二十一,鞠三个躬再说
《论语·为政篇》原文和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八佾篇》
本篇记载了孔子在入太庙的时候“每事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正是礼呀!”毛泽东非常赞赏孔子的这种“每事问”的精神,这符合他一贯倡导的调查研究的作风。虽然孔子的“每事问”可能有做秀的成分。但毛泽东的“每事问”则是实实在在地出于事业的需要,是不懂就问。不了解就去调查,充分掌握情况,问计于现实,问计于民生。
孔子在礼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有辩证因素
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论语·八佾篇》原文与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里仁篇》
毛泽东对孔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思想深有体会,青年的毛泽东在读书笔记中记下这句话,以激励自己志于道,志于真理,而不贪图物质的享受。在这篇里孔子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讲的是言与行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孔子关于言与行的关系的思想有辩证的因素。毛泽东喜欢这句话,喜欢这种辩证的火花.在给自己孩子的名字中分别用了一个敏一个讷字。“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是孔子在讲志
语言要落后于行动
《论语·里仁篇》原文和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公冶长篇》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讲了本篇中宰予昼寝的故事。在对党委会如何工作的方法性讲述中,他要求领导要不耻下问。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对孔子的“多思”的思想,毛泽东也既有思想方法意义上的肯定与借鉴,同时又区别中国传统学人道德意义的理解、解释,而加以政治化的运用。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
要“不耻下问”,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有些事情想三四回还不够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孔子的志
《论语·公冶长篇》原文及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雍也篇》
毛泽东对此篇的评论与运用和孔子的重心相合,也推崇颜回,重视中庸。颜回的不贰过,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为追求理想和精神甘于贫穷、苦中求乐的豁达境界.给了青年毛泽东以恒久的精神力量。孔子叹为“至矣”的中庸美德,引起毛泽东的兴趣.他对这个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理念从认识论、万法论的角度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述。
不迁怒,不贰过,盖行事之大难者也
拟学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
不贵文而贵质
对资产阶级不能采取“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博学之理,天经地义
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乃是排斥异端树立己
说的意思为多
《论语·雍也篇》原文与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述而篇》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孔子的道德修养以至形容面貌都很欣赏,并且也一再启发激励自己,他对孔子在本篇里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义”很是向往,欣赏孔子注意养生,更要学习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生命境界。本篇里还有几处孔子论学习的话,毛泽东对这些话都在很多场合评论引用过,足见毛泽东对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如何教学的重视与独特见解。
孔子尝言志矣
孔子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学哲学极为重要
精神之乐利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一种好的态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启发式”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
《论语·述而篇》原文与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泰伯篇》
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本篇中的“人之将死,其言亦善”这句话,是让人们注意孙中山临终前的话。1975年春的一天,唐大夫来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望着他反复地念着他的名字:由之、由之。毛泽东问他,你的名子是出自《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吧?唐大夫笑着点点头。毛泽东又接着说.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鲁迅讲的“由之”去做。一弃一取,境界全出。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但有些人也只唤了三天,第四天就不干了
你可不要按孔夫子的“由之”去做,而要按鲁迅讲的“由之”去做
《论语·泰伯篇》原文与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子罕篇》
1941年8月5日毛泽东在致谢觉哉的信中。引用本篇中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在劝人们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别陷入错误的思维方法的泥潭中。毛泽东在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引用了本篇中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一句,是对孔子对时间与人生命关系理解的认同,只是毛泽东所要表达的还有一种更高远、更洒脱、更超越的境界。
孔老先生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要客观地看问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夫子出身贫穷
《论语·子罕篇》原文与白话文
跟毛泽东读《论语·乡党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先进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颜渊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子路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宪问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卫灵公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季氏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阳货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微子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子张篇》
跟毛泽东读《论语·尧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