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
简介
四个君主,按年代排列分别为苏格兰、俄国、南斯拉夫、希腊的同样称号的君主。
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一世

(猛烈的)亚历山大一世(苏格兰盖尔语:Alaxandair mac Maíl Coluim,意为马尔科姆之子亚历山大;约1078年—1124年4月23日)苏格兰国王(1107年—1124年在位)。马尔科姆三世的第四子,在兄长埃德加国王去世后继承王位。他由于对苏格兰北部的一次起义的无情镇压,而得到外号“猛烈的”。
亚历山大一世致力于苏格兰教会的独立和本地化。他建立了一些新的主教辖区,并在珀思郡(苏格兰原郡名)和英奇科姆修建了修道院。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位皇帝,至今仍然是谜一样的历史人物。和他同时代的拿破仑评价他是“真正的拜占庭人,细心,虚伪,狡猾”,赫尔岑对他的评价是“加冕了的哈姆雷特,一生都受到被弑父君阴影的折磨”,俄罗斯历史学家维亚杰姆斯基说亚历山大是“至死都没有让人琢磨透的斯芬克斯”,而诗人普希金则说他是“一个软弱而又虚伪的统治者”。在所有这些评价背后,隐约折射出亚历山大作为历史人物的人格特征。

在父亲和祖母之间
亚历山大1777年12月12日诞生于圣彼得堡,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的降生,令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马上就把长孙抱走,自己抚养。亚历山大出生后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罗的次子康斯坦丁降生,于是亚历山大兄弟均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叶卡捷琳娜为兄弟俩请来了当时最好的学者,负责两位皇孙的教育。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但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亚历山大在低于15摄氏度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在他6岁时,祖母将家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坚定的性格。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来自瑞士的学者拉加尔普,拉加尔普同情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主张法国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他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对亚历山大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良好的欧式教育和启蒙主义思潮带来的理想主义,和亚历山大在日后面临俄罗斯帝国具体而又复杂的国情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亚历山大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极端。这也是俄罗斯几代君主不断重复的执政失误的一个原因。
亚历山大自幼聪颖过人,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五岁的时候学习地理,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但是亚历山大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不可避免地有懒散的习性,最终在学术上也没什么明显长进,对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早熟的亚历山大对人情世故有极早的了解,还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祖母和父亲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在二者之间的周旋,使得亚历山大很早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能够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今天保留下来了亚历山大在九岁时写给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在每封信中亚历山大都要写上赞美祖母的话语,每封信几乎都要以"吻您,吻您的手"等话语结束。而且在个别信件中,年幼的亚历山大还知道在何处不失时机地,但有节制地讥讽嘲笑某位宫中侍臣,常常能引得喜欢热闹的祖母开怀大笑。
亚历山大年仅十三岁时,祖母就为他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后来接受东正教洗礼,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1793年,当亚历山大十六岁的时候,二人成婚。婚后亚历山大到父亲保罗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结果服役的结果是左耳部分失聪,据说是由于服役部队是炮兵,大炮的轰鸣损伤了听力。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末期,亚历山大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祖母一心想绕过父亲保罗,让他直接继承皇帝位。亚历山大在祖母那里表示同意继位,另一方面回到父亲身边时又发誓说承认父亲是合法的帝国皇帝继承人。在内心里,亚历山大实际是倾向于让父亲继位,避免在祖母、父亲和他本人之间发生冲突,此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压力过大的时候逃到北美,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亚历山大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经暴露出来:意志不够坚强。面对强者,他的表现不是更强,而是趋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样子,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只能靠推测来揣摩。
在祖母的宫中,亚历山大看起来整天很快活,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对人和蔼,态度恭谦,有时候甚至是带着媚态陪祖母和祖母的宠臣们聊天。他在那里打牌,喝酒,听歌剧,参加舞会;可是,只要一回到父亲保罗的封地加特契纳的时候,就完全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穿着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的军官,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这时的亚历山大完全是父亲保罗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就是军队这个冰冷的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量官衔:谢苗诺夫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步兵骑兵师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 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政变开始。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躲在一个套间里,战战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当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嚎啕大哭。虽然父亲是死于他人之手,但自己是这样期望的,因而心里充满了负疚感。反对党的首领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执政早期
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尽管亚历山大一世推行的政策带有很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诸如农奴制问题上仍保持保守观点。
亚历山大一世曾建立了一个“非正式委员会”,实际就是枢密院的影子内阁,成员均为他本人的亲密朋友,作为参政议政的补充。180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行政细化,推行部委制度,各部大臣由皇帝本人任命。1803年,亚历山大签署自由耕作法,试图逐步解决限制俄罗斯发展的落后的农奴制度,规定农奴可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但实践表明,大多数农奴甘愿委身于大庄园主贵族,竟不愿改变自身的农奴地位,缺乏对获得自由耕中农民身份的向往,此外这项法令也遭到庄园主贵族阶层的反对,认为给予农奴获得自由的可能,将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动荡。最后能够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的农奴还不到农奴总数的5%。“非正式委员年”成员,亚历山大少年时代的密友科丘贝、恰尔托雷斯基等人曾私下里解释说,如果可以废除农奴制的话,皇帝陛下在登基第二天就可以下诏,宣布所有农奴为自由人;可是这样势必导致整个贵族阶层的激烈反对,从而丧失执政基础。可见沙皇俄国规模庞大的贵族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各项改革的减缓因素,而叶卡捷琳娜时代采取贵族和其他社会阶层分而治之的政策确实是出自不得已。
不爱美女迷恋亲妹妹
亚历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纷纷对他投怀送抱,但在亚历山大心中却始终只有一个女人的位置———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公主。叶卡捷琳娜公主是亚历山大的大妹妹,二人年龄相当,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岁月竟让两人产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亚历山大的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兄妹二人的感情达到了顶峰。他们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他们都住在皇宫,但却要天天通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
亚历山大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知道你爱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
1808年,威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这使亚历山大非常不高兴。他不能忍受将心爱的妹妹嫁给法国的“食人怪物”,婉言谢绝了。后来,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尔登堡公爵。
婚后,叶卡捷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
击败拿破仑
亚历山大一世四平八稳的执政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的持续繁荣发展。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亮点还是在军事和外交领域。
如同以往俄罗斯帝国的皇帝一样,亚历山大一世时刻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又完全继承了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气魄,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领土扩张。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之初,法国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俄罗斯积极地参加了反法同盟,成为1805年至1807年间阻挡拿破仑东进的重要力量。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军大败,此后俄罗斯和法国签订了蒂尔希特和约,对法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并在实质上暂时退出反法同盟,俄法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但在其他战线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后在与土耳其的战争(1806年至1812年)、与瑞典的战争(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相继吞并了东格鲁吉亚(1801年)、芬兰(1809年)、比萨拉比亚(1812年)、阿塞拜疆(1813年)和华沙公国(1815年)。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线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固定下来并一直维持到1918年。
俄罗斯自1810年开始积极更新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尽管由于当时制度缺陷,这些设施未能完全修建完毕,但对巩固俄罗斯国防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1812年,拿破仑率军攻入俄罗斯,俄罗斯开始了卫国战争。战争初期,俄军节节败退,亚历山大一世认识到自己无力指挥军队夺取胜利,于是就把指挥权转给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此后又再次任命库图佐夫为俄罗斯军队总司令。在库图佐夫指挥下,一把火烧掉了莫斯科,俄军主力部队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拿到手的只是一座残垣断壁,没有给养的空城,在俄罗斯的寒冬到来之际,饥寒交迫的法军被迫后撤。以逸待劳的俄军乘机追袭,拿破仑大败。
俄罗斯军队在同拿破仑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一路东进,攻陷巴黎,整个欧洲的命运都掌握在亚历山大一世的手中。在1813年至1814年间,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盟主,1814年更是以反法联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 但是年轻的青年近卫军看到了巴黎的繁华和革命带来的自由,痛感俄国的落后,立志推翻俄国专制政府,这些人统称为十二月党人。终于把亚历山大逼上了绝路。
尽管俄法战争结束,拿破仑遭到流放,但欧洲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稳定局势,亚历山大一世颁发了自由化色彩浓厚的波兰王国宪法,给予波兰高度的自治,并许诺在时机成熟后,给予其他并入俄罗斯版图的地区同样程度的自治。
在民众和贵族之间挣扎
1816年至1819年间,在亚历山大一世主持下,在波罗的海地区开始推行农业改革。此后他又秘密地准备了一项取消农奴制度的法案,但遭到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迫于压力,只好让步,法案暂时被搁置起来。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政界的腐败成为颇为头疼的问题。亚历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对亚历山大心怀不满,加之他还从欧洲聘用了大量的专家进入政府,最终俄罗斯保守派开始全面抵制亚历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就无法利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有利局面,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罗斯的发展发生质量上的飞跃,也就错过了这个历史良机。
亚历山大各项改革的最终失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保守怀旧情绪,保守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上风,外加落后的农奴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也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障碍,但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处事方法和执政风格也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希望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尽管他以最真诚的愿望希望俄罗斯社会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义过于理想化,和俄罗斯的现实格格不入。此外亚历山大一世意志软弱,过于爱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个好人,不愿和社会保守力量发生冲突,所以每项改革措施出台后,都是尝浅辄止,知难而退,最终也没有一项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地执行。
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俄罗斯的秘密社团逐渐发展起来,它们的活动也渐渐地开始半公开化。在所有的会道门类型的秘密社会团体中,起源于西欧的石匠会最为著名。亚历山大一世看到了石匠会对其政权的威胁,在1822年下诏宣布石匠会为非法,禁止石匠会在俄罗斯的活动。尽管此前,亚历山大一世曾在1820年巡视了石匠会在敖德萨的总部,并一度自称是石匠会在俄罗斯的保护人。
亚历山大一世与皇后早年生下的两个女儿夭折,此后亚历山大一世不和皇后住在一起,而是和情人玛丽娅·纳雷什金娜成为实际上的夫妻。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律上就没有了子嗣。1823年,亚历山大一世起草了秘密诏书,在诏书中宣布立三弟尼古拉为皇储。
离奇死亡众说纷纭
182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得到密报,军队中正在准备政变,少数军官阴谋推翻他。亚历山大一世并没有采取镇压措施,而是离开圣彼得堡,到气候适宜但位置偏僻的亚速海上小镇塔甘罗格疗养。起初,疗养的生活还算惬意,可过了不到两个月,俄国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于11月19日在疗养地驾崩。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借疗养之机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亚历山大的死成了一桩悬案。亚历山大去世10年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位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被警察局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居无定所,含辛茹苦,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这是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
1864年1月20日,费道尔·库兹米奇以8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而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一位富商出资安葬了费道尔·库兹米奇,并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选侯”,而“上帝的选侯”正是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后天主教教皇颁给他的。前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里什么也没有。
家庭
父亲: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
母亲:玛丽·费奥多罗芙娜(符腾堡的索非娅·多罗西娅·奥古斯塔·路易莎)
祖母: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妻子: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皇后(巴登的路易莎·玛丽娅·奥古斯塔)
子女:无子,有两个女儿。
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Краљ Александар 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888年12月17日—1934年10月9日)卡拉格奥尔基王朝的南斯拉夫王国国王(1921年—1934年在位)。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的次子。1904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贵族军官学校毕业。1909年,在他的兄弟格奥尔基·卡拉格奥尔基耶维奇的继承权被剥夺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为塞尔维亚大公(王储)。

亚历山大一世在塞尔维亚军中服役,以第一军军长身份参加了1912年—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塞尔维亚军队总司令。1918年12月,亚历山大成为刚刚建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的摄政王。1921年8月17日,亚历山大一世加冕为国王。
由于国内各民族的不满情绪和骚动,尤其是克罗地亚人的独立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转向独裁。1929年1月,他解散议会、废除宪法,开始独裁统治。为了强调他统治的是一个统一的王国,亚历山大一世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
1934年亚历山大一世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时,于10月9日在马赛遭到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刺杀。他与同车的法国外交部长路易·巴尔杜都在刺杀中身亡。
希腊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拉丁文写:Aléxandros A', Vasileús ton Ellínon,1893年8月1日-1920年10月25日),1917年成为希腊国王,1920年被猴子咬伤引起的败血症致死。
家庭与早年生活亚历山大一世是国王康斯坦丁一世与王后普鲁士的索菲的次子,1893年8月1日生于雅典附近的塔托伊。后来的希腊国王乔治二世与保罗一世都是他的兄弟,罗马尼亚王后艾莱妮是他的妹妹。
亚历山大1912年毕业于希腊军事学院,并参加了巴尔干战争。
就任国王
1917年,康斯坦丁一世在一战中仍坚持中立,而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支持加入协约国参战。二人发生决裂,形成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状态。6月10日,协约国要求康斯坦丁一世逊位。康斯坦丁一世同意逊位,并让长子乔治王储离开希腊,因为乔治王储曾在德国参军,协约国不同意由他继承王位。亚历山大作为康斯坦丁一世的次子继承王位。亚历山大于次日正式登基,称希腊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事实上亚历山大一世成了韦尼泽洛斯和英法等协约国的傀儡。
1917年6月27日韦尼泽洛斯政府返回雅典,康斯坦丁一世的扎伊米斯政府于同日辞职。7月2日希腊王国对同盟国宣战。1918年春,希腊全国动员了25万人的军队,在马其顿、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作战。9月,保加利亚投降;10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投降,希腊参加了协约国军队进入伊斯坦布尔。
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韦尼泽洛斯对北伊庇鲁斯、色雷斯、士麦那及附近地区和佐泽卡尼索斯群岛提出领土要求,但这些要求大多遭到其他协约国的反对。1919年5月,希腊在英国的怂恿下占领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士麦那,12月占领了北伊庇鲁斯。
希腊领土的变化
1920年8月,奥斯曼帝国被迫于协约国签订色佛尔条约。通过这个条约,希腊得到包括阿德里安堡和加里波利半岛的全部色雷斯,爱琴海诸岛和士麦那附近地区,达到了希腊独立来最大的领土。
色佛尔条约遭到了土耳其民族运动领导人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反对。1920年10月,韦尼泽洛斯下令士麦那的希腊军队向凯末尔的军队开战,第二次希土战争爆发。
死亡
1920年10月2日,雅典御花园发生了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却影响了整个希腊现代史的事件。亚历山大一世国王带着他的宠物狗在御花园散步,宠物狗遇到一只猴子的攻击。亚历山大一世用棍棒赶走猴子,却被猴子轻微咬伤了手。这时另一个猴子跑来保护它的同伴,国王在将它赶走的过程中,又被咬了一口,这次的咬伤较为严重。两只猴子后来都被杀死。几天后,国王的伤口发生感染,10月12日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1920年10月25日,亚历山大一世在雅典因败血症去世。两个月后,他流亡瑞士的父亲康斯坦丁一世复位。复位后的康斯坦丁一世继续着第二次希土战争。这场战争以希腊的惨败告终,25万希腊人在战争中牺牲;“伟大理想”彻底结束;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期间得到的所有领土全部丢失。丘吉尔对此评论道:“一次猴子咬伤导致了25万人的死亡。”(It was a monkey bite that caused the death of those 250,000 people.)
亚历山大一世的遗体被安葬在塔托伊的王室墓园中。
希腊城市亚历山德鲁波利斯(前称德德阿加奇)即源于亚历山大一世的名字,亚历山大一世于1920年造访了这座一战期间被希腊军队夺取的城市。
亚历山大一世是希腊唯一一位没有按长子继承制继承王位的君主。他继承王位时,他的长兄仍然在世。并在他去世后产生了“弟终兄及”的罕见先例(尽管不是直接的)。
婚姻与子女
亚历山大一世只有一个问题违背了韦尼泽洛斯,那就是他的婚姻。1919年11月4日,亚历山大一世与被视为平民的女友阿丝帕西娅·曼诺斯(Ασπασία Μάνου)私定终生并私奔。阿丝帕西娅是佩德罗斯·曼诺斯(Πέτρος Μάνου)上校与夫人玛利亚·阿尔基洛普洛(Μαρία Αργυροπούλου)的女儿。这桩丑闻激怒了韦尼泽洛斯。阿丝帕西娅被迫离开雅典,直至危机解决,婚姻合法化。阿丝帕西娅不能被承认为王后,只被称为“曼诺斯女士”。康斯坦丁一世复辟后,阿丝帕西娅·曼诺斯被康斯坦丁一世冠以“亚历山大公主”的称号。亚历山大一世有一女,为遗腹女:
亚历珊德拉(Αλεξάνδρα,1921年3月25日—1993年1月30日),1944年与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结婚,有一子,即南斯拉夫王储亚历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