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子宫内膜抗体
概述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是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并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的自身抗体。有报道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育妇女血中抗子宫内膜抗体的阳性率比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增高,其中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EMAb的检出率可达70%-80%。
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产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异位子宫内膜刺激系统;另一方面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失常(自身免疫缺陷)。
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子宫内膜抗体。当抗原抗体结合后,可沉积于子宫内膜和异位的病灶中,通过激活补体,破坏子宫内膜结构。
人工流产刮宫时,胚囊也可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当女性子宫内膜有炎症时,也可能转化成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相应的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性不孕正常机体具有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产生极弱的自身抗体,帮助清除体内衰老变性的自身成分,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免疫应答,则会发生过强的一系列免疫反应,致使所侵及的组织免疫活性细胞增多,免疫复合物沉积,而导致功能改变。当这种抗子宫内膜抗体由于反复刺激而大量产生达到一定的含量时,可与自身的子宫内膜组织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并激活免疫系统引起损伤性效应,造成子宫内膜组织细胞生化代谢及生理功能的损害,干扰和妨碍精卵结合,受精卵的着床和胚囊的发育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抗子宫内膜抗体引起的免疫性疫不孕[1]是相对概念,是指免疫使生育力降低,暂时导致不孕。不孕状态能否持续取决于免疫力与生育力间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力强于生育力,则不孕发生,如后者强于前者则妊娠发生。不孕常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免疫因素也可作为不孕的唯一原因或与其他病因并存。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涉及肝血不足,肝气郁结,其中以肾阴虚多见,夹瘀夹湿为患。湿热蕴结下焦,热扰精巢或热蕴胞宫,以致不能成功孕育胚胎。
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将本病分为: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阴虚内热血瘀型三型。各型治疗原则如下:
①气虚血瘀型:治则益气壮阳,活血祛瘀;
②气滞血瘀型:治则健脾疏肝,活血祛瘀;
③阴虚内热血瘀型:治则为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该病治疗多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抗体产生有关。经临床治疗验证,按这样分型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