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德茶
走在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的街市上,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茶香(感德茶),还有热气腾腾的商业气息。这个长久以来处于落后沉寂状态的小山村,已经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名茶铁观音的主要市场,短短几年,山旮旯里的槐植村依靠茶产业优势脱去了穷困落后的帽子,今年更以强劲的势头跨进了亿元村行列,真正实现富裕梦。那么,是什么催生了这个山旮旯里的亿元村呢?感德镇槐植村下辖四个行政村。作为名茶铁观音主产区,近年来,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的茶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智慧勤劳的槐植人加快铁观音茶园改造,及时更新制茶设备,开展制茶技术竞赛,切实提高茶叶质量,不断做大茶叶品牌,迅速走上致富路。据槐东村主任陈火力介绍:“我们这儿的好茶基本是三五百,一千八百也有,有的茶农一季就可以卖茶三几万、十几万或者是20万,普遍是三五万 。主要原因是政府举办茶事活动和茶叶培训班,还有就是茶农互相交流经验,还有这几年我们这儿的一些年轻人到外面开拓市场,才能达成这样好的效果。”
如今,感德镇槐植村的优质茶叶(感德茶)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全国各地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每次茶季一到,槐植村正在兴建中的街市就会被茶商们挤得水泄不通,并逐渐演变成为商家必争之地,一间普通的店铺一年租金就高达1万元。这样繁荣的局面直接促使铁观音茶叶价格不断上扬,茶农收入不断增加。茶农们满怀希望地说:“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富裕都不行啊”。是的,有了正确的导向,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茶农们一定能实现更美好的愿望。 据悉,今年秋季感德镇槐植村人均茶叶收入1万多元,这个人口近万的小山村单季茶叶收入成功突破了亿元大关,在茶乡人民脱贫致富宏伟篇章中书写下光辉的一笔。
感德茶的特点
香浓汤淡带微酸对于泉州市区茶客来说,大多对感德茶不陌生。此茶在一些茶叶专家看来,又被称为“改革茶”、“市场路线茶”,近年在一些区域和人群中颇受欢迎,其最大的特点是茶香浓厚。
特质感德镇所产茶叶,近年来以其“特色鲜明”,在茶市占有重要席位。综观其特质,主要有如下特点:首先:其香气浓郁,无论闻盖杯,或是汤入口,甚至冲泡揭盖之际,其香之浓,几可溢室,令人跃跃欲试。其次: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清醇见底。最后: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感德茶制茶时发酵时间稍短于传统制茶时间,因而色泽微绿有鲜感。其酸有两种解释:一是发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韵味体现。至于浓香,分析认为是感德特殊茶园环境,以及制茶时采用创新办法所致。
鉴别技法同西坪、祥华茶相比,感德茶鉴别起来相对较易,其要领据介绍主要是:一是汤色浅绿且香气显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
产地介绍
感德镇地处安溪的西北部,北纬25°18′,东经117°51′,距县城68公里。东连剑斗镇,南接长坑、祥华、福田三乡,北邻永春县一都、横口两乡,西毗漳平市,西北与桃舟乡交界,面积221.78平方公里。感德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境内有远近闻名的潘田铁矿,有漳泉肖铁路第一桥尾厝大桥,有近5000米长的华东最长隧道坑仔口隧道。这一切,无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从考古发现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时代,就有人类在感德这方水土上生活。宋代,感德寓“以德感化”之意为金田乡感德里。明清时为感德里。民国时期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长康区;民国34年(1945年)10月分属潘桃、乐德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五区、第十三区;1955年9月建立感德区;1956年6月改属长坑区;1958年10月成立感德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感德区,下辖11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为感德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乡建制,1991年11月改为镇建制。2005年,全镇辖22个行政村和2个场,人口53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