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浮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须浮鸥

中文名:须浮鸥 拉丁名:Chlidonias hybridus 英文名:Whiskered Tern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811)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鸻形目-> -> ->燕鸥科-> ->浮鸥属->

分布范围: 繁殖在非洲南部、西古北界的南部、南亚及澳大利亚。

亚种swinhoei为季候鸟,繁殖于中国的东半部;冬季南迁,有些鸟在台湾越冬。

动物简介: 体型略小(25厘米)的浅色燕鸥。腹部深色(夏季),尾浅开叉。繁殖期:额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额白,头顶具细纹,顶后及颈背黑色,下体白,翼、颈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幼鸟似成鸟但具褐色杂斑,与非繁殖期白翅浮鸥区别在头顶黑,腰灰色,无黑色颊纹。

虹膜-深褐;嘴-红色(繁殖期)或黑色;脚-红色。

叫声:沙哑断续的kitt或ki-kitt声。

结小群活动,偶成大群,常至离海20千米左右的内陆,在漫水地和稻田上空觅食,取食时扎入浅水或低掠水面。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