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依托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博士点学科进行建设。
工程中心始建设于2007年9月8日。
工程中心-平台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矿山数字化促进矿山安全生产为目的,建立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平台:(1)矿山信息获取技术;(2)矿山网络技术;(3)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工程中心下设办公室、研究发展部、产业化推进部、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矿山信息获取技术研究所、矿山网络技术研究所、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中心、软件分析测试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工程中心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研究开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规模在120人左右。
工程中心-团队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有正式员工6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中心”研究人员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2人,另有20多人次获其它省部级以上拔尖人才称号。多名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江苏省激光与光学工程学会,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等,是一支高素质、有朝气、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研队伍。
学术带头人:
夏士雄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潜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
童敏明教授 博士生导师
钱建生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工程中心-设备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单价2万元以上固定仪器设备110多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1470多万元。近3年来,通过“211工程”建设、“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学校配套及科研开发等多种渠道筹集和落实建设资金共计1050多万元,其中直接用于“中心”仪器设备购置经费550多万元。研发和成果转化用房建筑面积总计5050平方米,其中科研和实验室用房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转化及示范基地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工程中心-论证矿山数字化教育部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于2007年8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举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江苏省教育厅、徐州矿务集团的有关专家对《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罗承选和副校长缪协兴参加了论证会。罗承选同志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着重强调了矿山的信息化对矿山安全和高效生产、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对带动我校信息学科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论证专家现场考察拟组建工程中心的条件及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和成果转化基地等,听取了拟组建的工程中心负责人夏士雄教授关于组建工程中心目的意义和发展趋势、组建工程中心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及承诺、拟组建的工程中心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设计、布局、人员和设备添置及经费预算、工程中心组建后的水平和发展思路的报告。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建议教育部和中国矿业大学对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王晓天处长以专家身份参加了论证会,并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王处长在讲话中对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给予肯定的同时,强调指出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应注重行业特色,发挥优势,将中心建设成国内外一流的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领域

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信息获取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为矿山安全监测提供可靠的灾害预测信息和事故隐患信息获取装备;在信息传输方面主要研究适应矿山网络信息技术与装备,实现全方位监测的无线网络技术,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冗余技术等,为矿山安全监测监控提供信息集成和传输平台;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主要对矿山安全监测过程中采集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对矿山重大灾害的预兆进行辨识,为构筑基于全矿井安全监测数据的灾害预警系统、为矿山安全生产和决策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软件支持平台。同时,还可为矿山的救灾训练、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工程中心-验收

2010年11月30日上午,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验收会在计算机学院A510会议室召开。教育部科技司副处长黄安国,验收专家组组长、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潘一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卞长弘,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罗承选、副校长赵跃民,以及验收专家组成员出席验收会,学校党政办、科技处、计算机学院和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了验收会。会议由黄安国副处长主持。
会上,校党委书记罗承选致辞,代表学校向与会的验收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年来在成果孵化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是学校实现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实现以能源资源领域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力争建成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进一步做好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研究工作。
计算机学院院长、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士雄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他介绍到,工程中心建设期内,凝练了矿山信息获取技术、矿山网络技术、矿山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矿山安全生产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四个研究方向;建成了工业控制网络技术、传感器信号采集分析、矿井灾害气体分析等研发实验平台;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矿山数字化研究的科技队伍,为矿山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工程中心为依托高校相关学科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还就资金与财务决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工程中心近中期任务、目标与经营战略进行了汇报。

随后,专家组对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其孵化基地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对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工程中心的进一步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专家组认为,工程中心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建议,依托单位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引领我国矿山数字化行业的发展。
最后,副校长赵跃民代表依托单位表示: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工程中心将以这次建设验收作为新的起点,以创新引领全局,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工程中心建设。
工程中心-项目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负责人
项目批准号
项目执行时间
研发经费/万
1
突水前兆信息演化规律及实时监测理论
973课题
童敏明
2007CB209407
2008.1-2012.12
140
2
煤矿瓦斯传感技术和预警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
童敏明
50534050
2005.1-2009.12
72
3
煤矿安全监测数据解析整合模型研究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夏士雄
50674086
2007.1-2009.12
26
4
压电瓦斯传感器及矿井瓦斯分布场的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童敏明
50874106
2009.1-2011.12
30
5
矿井瓦斯突出预测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处理
教育部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
童敏明
706029
2007.1-2009.12
30
6
全矿井安全监测数据解析整合模型研究与应用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夏士雄
20060290508
2007.1-2009.12
6
7
矿井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863课题
童敏明
2006AA06Z119
2007.1-2009.12
98
8
矿井采场瓦斯分布无线监测技术的研究
863课题
刘晓文
2007CB209407
2008.1-2010.12
100
9
矿井瓦斯传感器及监测预警装置的研究
863课题
郝继飞
2007AA06Z114
2008.1-2010.12
84
10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确定数据集知识发现及应用研究
国家博士后基金
周勇
20070421041
2007.11-2008.11
3
11
RFID安全与隐私研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曹天杰
BK2007035
2007.1-2009.12
6
12
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煤矿复杂多源数据关联分析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
周勇
0701045B
2007.9-2008.11
3
13
煤矿井下斜巷绞车轨道运输远程安全综合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
李世银
BY2009114
2009.1-2011.12
60
工程中心-影响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完成人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
1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技术
钱建生
2008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矿井提升机远程监测与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夏士雄
200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矿用综合接入网关
钱建生
2009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
矿井风网监控关键技术开发
钱建生
2009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5
矿用系列化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钱建生
2008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6
催化传感器应用基础研究
童敏明
2009
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7
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钱建生
2008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基于防爆工业以太网的煤矿安全多元素信息监管系统应用研究
李世银、钱建生
2007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工程中心-宗旨矿山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相关学科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试验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在矿山数字化及相关的研究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队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