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云南省永德县永康镇永康村村情概况

永康村
云南省永德县永康镇永康村村庄全貌

[1]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永康镇,地处永康镇西边,距永康镇政府所在地0.3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24公里。东邻班卡乡毛草水村,南邻端德村,西邻送吐村,北邻忙腊村。海拔850米,年平均气温21.7℃,年降水量893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为主。[2]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辖甘蔗园、忙石寨、新城、永跃、忙岗、茶铺和弄空等,共有1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028户,乡村人口4273人,其中男性2095人,女性2178人。其中农业人口4273人,劳动力260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06人)。该村以汉族、傣族为主,是汉族、傣族、布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423人,傣族726人,其他民族124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人,占人口总数的0.2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73人;享受低保125人;五保户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永康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2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建有公厕5个。[3]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国土面积13.74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10,182亩,其中:田2,639亩,地7,543亩,人均耕地2.4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638.8亩,主要种植粮食、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0,37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4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6亩,主要种植芒果、荔枝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9亩,其中养殖面积49亩。全村拥有茶园面积12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2亩;种植甘蔗901亩。[4]基础设施

永康村
云南省永德县永康镇永康村村内道路

[5]

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527户通自来水,有501户饮用井水;有5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8.74%;有1028户通电,有954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95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2.8%和92.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6户,占总数的28.79%。该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30辆,农用车24辆,拖拉机128辆,摩托车157辆。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77户。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4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7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6]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7,126平方米,拥有教师70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34人,其中小学生681人,中学生253人。全村建有图书室3个、业余文娱宣传队4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7]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37人,少数民族党员14人,其中男党员110人、女党员27人。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文书等组成。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7人。[8]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13.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95.1万元,占总收入的36.44%;畜牧业收入442.1万元,占总收入的32.54%,其中出栏肉猪4178头,鸡18811只;渔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1.4%;林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0.8%;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391.4万元,占总收入的28.8%;工资性收入49.3万元,占总收入的3.62%。农民人均纯收入214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运输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9.3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3人(占劳动力的2.07%),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49人。[9]

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村情简介

永康村
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村庄全貌

[10]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地处翠华镇东边,东邻天星乡,南邻雄魁村,西邻塘房村,北邻田元村。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翠华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翠华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关县18公里。该村辖花椒等30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49人。全村国土面积13.86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991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以种养、务工为主。[11]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380亩(其中:水田1320亩,旱地3060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08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3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7亩,主要种植核桃、桃、李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5亩,其中养殖面积12亩;草地1960亩;荒山、荒地2710亩,其他面积805亩。[12]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068户,共有乡村人口4902人,其中男性2501人,女性2401人。其中农业人口4902人,劳动力255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43人。享受低保150人,五保户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翠华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翠华镇卫生院18公里。[13]基础设施

永康村
云南省大关县翠华镇永康村村内道路

[14]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无路灯。该村有426户通自来水,有311户饮用井水;有34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1%;有1086户通电,有5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1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和6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1户,分别占总数的66%和55%。

该村到翠华镇公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1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摩托车1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6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亩。

到2008年底,该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5户,建有小水窖35口,有2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3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3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3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34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8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3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15]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1120平方米,拥有教师19人,在校学生635人,距离翠华镇中学18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68人,其中小学生695人,中学生273人。[16]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6个,下设2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7人,少数民族党员2人,其中男党员55人、女党员12人。2006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翠华镇先进基层组织。[17]村务公开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到2008年底,该村有固定资产13万元,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8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28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0亩。[18]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98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1万元,占总收入的36%;畜牧业收入538万元,占总收入的54%(其中出栏肉猪3869头,肉牛34头,肉羊298只);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5%;工资性收入319万元,占总收入的55%。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0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03人(占劳动力的25%),在省内务工220人,到省外务工283人。[19]

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大黑公村委会永康村村情简介

永康村
红河县迤萨镇大黑公村委会永康村村庄远景

[20]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大黑公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迤萨镇东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大黑公村委会5公里,距离迤萨镇政府所在地24公里,海拔440米,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843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木薯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6人。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21]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42.86亩(其中:田42.86亩,地200亩),人均耕地3.5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木薯、香蕉等作物;拥有林地23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2亩。[22]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9户,共有乡村人口72人,其中男性39人,女性33人。其中农业人口72人,劳动力46人。该村以傣族为主(是傣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傣族68人,哈尼族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人,占人口总数的14.4%;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9人,参合率56.5%,享受低保人数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大黑公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迤萨镇卫生院24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23]基础设施

永康村
红河县迤萨镇大黑公村委会永康村进村道路

[24]

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据有关资料显示,全村有19户通自来水,有1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1户,占农户总数的61.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11.1和44.4%。

该村到迤萨镇道路为土路、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4户。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25]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到大黑公小学就读,中学生到红河一中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27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7人。[26]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团员4人。[27]村务公开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2.86亩,集体总收入0.06万元。[28]农村经济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70%;畜牧业收入6.2万元,占总收入的21%(其中出栏肉猪19头,肉牛3头);渔业收入1.36万元,占总收入的4.5%;林业收入1.18万元,占总收入的3.9%;工资性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5.2%。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4.3%),到省外务工2人。[29]

云南省元谋县老城乡老城村委会永康村村情概况

永康村
云南元谋县老城乡老城村委会永康村村庄一角

[30]

该村隶属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老城乡老城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老城乡东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老城村委会2.5公里,距离老城乡2.3公里。国土面积0.42平方公里,海拔1320米,年平均气温19.8℃,年降水量645毫米,适宜种植粮豆,谷物等农作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2人。该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31]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548.5亩(其中:田371.5亩,地177亩),人均耕地1.04亩,主要种植粮豆,谷物等作物,其他面积81亩。[32]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115户,共有乡村人口533人,其中男性268人,女性265人。其中农业人口533人,劳动力36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45人,傣族3人,汉族285

到2009年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78人,享受低保1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老城乡卫生院,距离老城乡卫生院2公里。[33]基础设施

永康村
云南元谋县老城乡老城村委会永康村村内道路

[34]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77户饮用井水,存在饮水困难的农户38户;有115通电,有7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7.8%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0户,分别占总数的93%和86.9%。

该村到老城乡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43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71.5亩,有效灌溉率为67.73%。

到2009年底,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35]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到老城完小就读,中学生到老城中学就读。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距离小学2.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7人,其中小学生36人,中学生21人。该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36]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8人,党员中男党员14人,女党员4人。[37]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25人。该村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建设项目、帐务和财务管理。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71.5亩。[38]农村经济200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1.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6.4万元,占总收入的59%;畜牧业收入31.7万元,占总收入的15%(其中出栏肉猪225头,肉牛15头,肉羊34头);林业收入7.2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37.6万元,占总收入的17%;工资性收入8.5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346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4.7%),在云南省内务工10人,到云南省外务工7人。[39]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