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
.
汾水fén shuǐ〔英文 Fen River 、Fen Ho、Fen He 〕
.
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约39,000平方公里,为中国黄河第二大支流。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麓,贯穿山西省南北,流经静乐县、古交市、太原市、清徐县、祁县、介休市、霍州市、洪洞县、临汾市、侯马市,在河津附近汇入黄河。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黄河)。”《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之北管涔山。”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源”,即为汾河正源,位于宁武县城西南三十公里的东寨镇西楼子山下,源泉从山脚石滹中涌出。池水通过地下暗道从一石凿龙口喷泻而出,流入宽阔的河道。龙口之上横一“汾源灵昭”石刻,这就是汾河的源头,被誉为“晋地之根”。昔日汾源之水流量很大,从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运送,即使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运木。而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水量大减。汾源近旁的山坡上,曾建有“雷鸣寺”,因汾水出山声如雷鸣而得名。据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依山而筑,规模宏大,殿堂鳞次栉比,盛时住僧300余人,为晋北名刹,今已无存。
汾源和汾水,与三晋悠久文明之渊源甚深。
金末元初的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游览完汾河西岸的晋阳古城遗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过晋阳故城书事》,复有《雁丘词》传世。
.
迈陂塘·雁丘词 〔金〕元好问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
注:关于汾水更多内容,请参见“汾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