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是前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之一,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于苏联红军,一直服役到1941年。1932年,普梯洛夫兵工厂制造出一辆中型坦克样车。该样车与英国“维克斯”MKⅢA6E1中型坦克相似。据说前苏联当时并未买到英国的这种坦克,而是通过间谍搞到这种坦克的设计资料。该样车的战斗全重17.3t,乘员6人,其他指标与设计要求相同。经试验后,军方要求增加其装甲厚度,并将火炮口径增大到76.2mm。样车经改进后,军方同意成批生产,并将它称为T-28中型坦克。
T-28中型坦克的中央炮塔可乘坐6人,炮塔上装备1门威力强大的两用76.2mm火炮以及3挺DT机枪,其中1挺为同轴DT机枪,另外两挺分别配置在两个前部炮塔上。1938年,苏军对该型坦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用26倍口径身管的L-10型火炮取代了16.5倍口径身管火炮。改进后的坦克定编好为T-28 Ob. 1938。T-28坦克可携带70发主炮炮弹及7938发DT机枪子弹。
T-28中型坦克重32000公斤,长7.44米、宽2.86米、高2.86米。动力装置为一台M-17L V-12型372千瓦汽油发动机,每分钟可达1400转。最大道路行驶速度37公里/h,是同类坦克中行驶的较快的一种。越野速度为20公里/h,道路行程为220公里。装甲防护最厚80mm,最薄20mm。T-28坦克采用多轮悬挂装置,前面为惰轮,后面为驱动轮,这种悬挂装置的缺点就是坦克容易陷入泥中。
当针对芬兰冬季战争开始时,苏军共编有两个T-28坦克旅,即第10和20重型坦克旅。在芬军小股反坦克炮手的攻击下,均损失惨重。芬兰的反坦克炮手给这种笨拙的坦克起了一个绰号,叫“邮政列车”。为了提高防护等级,苏军又发展了T-28C中型坦克,通过另外加载装甲板的形式,将车体和炮塔的前装甲从50毫米增加到80毫米,后部和两侧的装甲增加到40毫米,坦克重量增加到了32513公斤。这种加装了装甲的坦克在1940年突破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的进攻行动中表现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