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
简介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有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因此,我们认为参与式教学作为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其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对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
(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主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适。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倾向”、“片面发展”、“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与文化两张皮等几个较为典型问题,提出了将“参与式教学”全面引入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参与式教学法的形式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