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2010年消防工作实施意见
2010年全市消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主线,抓住城市和农村火灾防控“两大主战场”,加强社会消防工作“五大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大消防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火亡人”、“较大火灾”和“火烧连营”火灾,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和重特大火灾,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一、强化 “四位一体”的责任链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
(一)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本地本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完成“十一五”消防规划任务,制定 “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要制定和落实与本地本部门相适应的《消防业务费保障标准》,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消防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严格考核奖励;建立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重大问题。加强系统、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履行消防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本部门、行业及所属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凡因工作不力、失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严格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部门、行业的监管责任
安监、公安消防、住房城乡建设、科教、工商、文体广电旅游、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监等行政职能部门要切实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健全消防安全联合执法和信息沟通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系统特点,研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层层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扎实开展消防工作,真正发挥主管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利益协调、责任落实、专项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单位的消防主体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抓法人、法人抓”和“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责任机制;深入开展单位“四个能力”、“九化”建设活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高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结合人员密集场所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在社会单位全面开展达标验收工作,实现标准化管理。
(四)强化公民参与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把消防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以及创建和谐赤水、平安工程、安全文明村镇(社区)体系,实现社会协同、群防群治,营造人民群众“重视、关注、支持、参与消防”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明确消防安全职责,推动消防安全自治,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知情权、监督权、投诉权和举报权,通过向社会公布火灾隐患举报电话,对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曝光等措施,营造浓厚的舆论监督氛围。
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和队伍体系建设,提升城乡抗御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对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要及时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要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安装消火栓、修建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确保消防供水;新建城区、开发区和旧城区改造要同步制定、修订和实施消防规划。各地要认真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城镇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以及设有市政管网的乡镇加强公共消火栓建设,落实公共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措施;对未完成消防规划的乡镇,今年必须完成,并按照消防规划建设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组建专门的消防力量。所有乡镇要建立室外消火栓,没有供水管网的乡镇,应修建2个以上不少于100吨的消防水池,并配备手抬机动泵、水枪、水带等基本消防设施,落实管理责任。
(二)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村消防工作的部署,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保障,把改善消防安全条件与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乡村道路改造、危房改造、农灶改造、电气改造、移民搬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村庄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消防基础薄弱和“小火亡人”及“火烧连营”火灾高发的问题。要普遍开展有消防组织、有规章制度、有消防规划、有消防队伍、有消防设施、有消防水源、有宣传氛围、有考评奖惩的“八有”目标建设,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要实现上述目标,以迎接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作情况的检查。
(三)加强灭火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各地要贯彻《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和省公安厅等五厅委实施意见、《贵州省合同制消防员招收管理办法(试行)》,大力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和公安消防站建设。官渡镇要建立一支不少于10人的合同制专职消防队伍,至少配备一辆小型水罐消防车及随车灭火救援器材;其余乡镇要建立由政府公职人员为主体的志愿消防队和“一专多能”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完善综合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培训演练。所有50户以上自然村必须建立志愿消防队,修建消防水池,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完善执勤值班制度,确保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三、全面加强社会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确保全市火灾形势稳定
(一)强化火灾隐患排查和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火灾隐患整治中的主导作用,广泛发动各行业、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认真落实政府督查、部门联动、单位负责等整治火灾隐患责任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技术等一切手段,对重点单位、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高层地下建筑、“三合一”场所、文物古建筑、农村大村等隐患集中、问题突出的领域进行专项治理,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公示、举报、投诉、核查、挂牌督办和立案、销案制度,对关系民生、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按照重大火灾隐患评判标准和整改标准进行专题论证,实施政府挂牌督办整改;同时要做好重要节日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保卫专项行动,确保消防安全。
(二)强化社区和公安派出所消防安全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公安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的意见》和《遵义市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实施意见》,完善社区消防工作机制,提高社区防控火灾功能;要督促公安派出所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小单位、小场所、社区和农村村组纳入监督视线,消除“盲点”,杜绝失控漏管。
四、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消防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市消防大队要组织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检查,对违法工程进行清理整顿,建立工程审核、验收复核机制;依法成立社会消防服务机构,切实加强业务管理和指导;引进检测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探索开展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消防安全检测;加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范消防产品市场,建立消防产品信息库,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违法经营消防产品等行为;进一步加强火灾调查队伍建设,确保亡人火灾原因认定正确率达到100%。
(二)开展“建设人民满意消防执法队伍”活动
组织开展“建设人民满意消防执法队伍”活动,加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行消防监督警务公开、阳光作业,实施畅通工程,继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针对重点项目和外资企业实际情况,开设办事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最大限度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办事群众,牢固树立平等意识、保护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重点建设项目,要优先勘查、优先审核、优先审批、优先验收,不得对非公有制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以及索要赞助、强行推销或指定产品。
(三)规范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建设,运用市场手段调控火灾风险
要认真落实《贵州省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赤水市城市消防远程监控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和管理,提高动态监管和预警能力。年内,全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的联网率达到100%,正常运行率达到100%;要按照《消防法》和公安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险切实加强火灾防范和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引导相关单位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最大限度地控制或转移火灾风险。保险部门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防火等防灾减灾需求的险种和投保方式,拓展保险在社会消防管理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众消防安全素质和意识
(一)抓好经常性和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宣传贯彻《消防法》,建立完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要充分发挥宣传、新闻、科教、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行业优势,整合资源,结合春节、“五一”、“十一”以及“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月”、“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六月安全月”、“119”消防日以及世博会、亚运会、冬春季节,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党校、进景区“七进”活动,普及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灭火基本技能和逃生基本方法,提高党政干部和群众的消防法制意识、自防自救能力,形成社会化消防宣传氛围。
(二)充分发挥公众媒体、固定阵地和志愿者队伍的宣传作用
各地各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传媒和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固定阵地广泛开展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宣传;加大新闻媒体对重大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力度,提升消防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扩大社会影响;要按县级行政区消防志愿者人数不少于常住人口数量3%的比例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完善培训、服务、激励等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消防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传播志愿精神和消防文化。
(三)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第109号令),健全消防安全培训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行各业、各单位的岗前培训和经常性培训,实现辖区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等特殊工种人员、保安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依托党校、行政学校,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消防知识培训,增强广大干部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