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山庄
荆门古城“三台八景”之一的老莱子山庄,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城西象山(原名蒙山)东麓,山庄环境清幽,影色秀丽,是春秋时期著名道家老莱子隐居的地方。?
老莱子是我国民间传说“二十四孝子”之一。他到了七十岁的高龄,为了博取龙钟老迈的双亲欢愉,还故意穿戴小孩的班衣花帽,摆耍拨浪小鼓,手舞足蹈,装出天真烂漫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嬉戏;又故意挑水,走过父母身边,假意仰面朝天绊一跤,水泼一地,做出滑稽的样子,逗得寂寞的老人乐呵呵大笑。这便是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莱斑衣,侍亲至孝”的故事。?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有位翰林院大学士彭乘,是四川成都人,被朝庭指派来荆门军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管辖长林县和当阳县。这位荆门知军也是当时闻名的孝子,生平事迹很多,《宋史》为他列了传。我国二十四史中的《南史》、《北史》和《隋书》就是由彭乘负责初校和审订的。荆门的地方旧志书说彭乘治理荆门军有独特的才干,深受荆门各阶层人士和群众的拥戴。他爱好书法,曾题写蒙泉诗刻在泉后石崖上。他在老莱子山庄遗址凿得一泉,命人大加掏洗,挖宽浚深,使流量加大,引为三股,分别注入蓄水塘堰,再流入竹皮河,方便居民灌溉园田。彭乘根据老莱子的孝顺事迹,将新发掘的泉命为顺泉,又把老莱子山庄的田垄称作孝子田。?
到了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安陆府荆门州知州舒成龙疏浚了淤塞好几百年的顺泉。他为了使荆门老莱子山庄这处古迹不再湮没无闻,书写了“顺泉”两个大字,让人刻在泉后崖壁上。又构筑一座孝隐亭(又名顺亭),以纪念老莱子的事迹。孝隐亭后竖了石碑,刻有“老莱子之位”五个大字。从此,老莱子山庄便被列为清代荆门州城“八景”之一,吸引各方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清代一些诗人墨客吟咏老莱子山庄的古诗留存至今,寓意深刻,丰富了荆门古典文学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