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奇
廖奇(1904-1958)字大可,江西南城人,世居南昌。少时爱吹唢呐,后擅长拉京胡。被京剧界推崇为“江西第一把京胡”、“江西第一弦”。 廖奇早年在北京和省立南昌一中读书,1927年从东南大学体育系毕业,回到江西,在南昌一中和心远中学担任体育和音乐教员。不久,携胡琴到天津、北平、上海、武汉等地,为京剧名角操琴,蜚声海内。每到一处,总是找机会观摩当地著名琴师的技艺,取长补短。上海京剧界名琴师陈彦衡,性格保守,他就潜藏在沙发后面,偷看陈的运弓和指法,尽得其妙。
20世纪30年代初,廖奇与人合资开办南昌德胜大舞台。江浙一带著名女演员汪鸣鸾在该台挂牌唱文武老生,廖奇伴奏。有一回演《空城计》,汪饰诸葛亮,唱至中段,廖奇拉断了一根弦,汪鸣鸾震惊。廖奇镇定自若,一根弦拉到底,观众一点也未察觉。另一次汪鸣鸾唱《独木关》,因患感冒嗓子有点哑,到高腔时她唱不上去,廖奇立即降低一个调门,耍了个滑腔,托着鸣鸾的唱腔,让她顺利地唱下去,观众以为演员在变新腔。两人互为对方的超群技艺而倾倒,由敬慕发展到爱情,终于1932年结为伉俪。
廖奇的一把京胡,拉得出神入化,引得许多琴迷追随左右。京戏院贴出的海报,只要写明是廖奇操琴,便场场爆满。他被京剧界推崇为“江西第一把京胡”、“江西第一弦”。在戏剧界很多人知道“廖大可”,而并不知道其本名廖奇。抗战初期,廖奇夫妇参加了国民党第三战区办的军人评剧团,他担任导演兼音乐指导。后因避战乱,带领家人辗转浙江、安徽、江西的赣州和南城,曾在江西省资源委员会大庾钨业管理处汽车转运站、江西省府南迁的税务机构工作,兼京剧院临时工作。1945年8月抗战胜利,10月经老同学推荐和中正大学(抗战时期创建于江西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同意,组建国立中正大学杏社(评剧俱乐部),从1946-1949年任戏剧导师。汪鸣鸾则经常到杏社参加排练和演出,每学期都在学校大礼堂演出。新中国建立后,他为京剧名角刘筱衡、徐碧云操琴。1950年,当选为江西省文联筹委会委员兼省剧协筹委。历任江西省文艺学校京剧音乐教师,南昌市工人京剧院、海南岛文工团、南昌市京剧团的音乐指导。1957年被下放到武宁县京剧团。后因病于1958年6月在南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