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春
广西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副教授男,山东莒县人。
2007年6月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任教于广西大学文学院。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广西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语言理论、语言学史、当代语言学学术思想史研究。
目前正在从事词汇学、词典学的编纂工作,作为主持者带领团队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00常用单音多义词义项研究》和《语料库视野下的〈汉语大词典〉100常用单音多义词义项研究》;正在撰写《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史研究导引——从1898到2008》.
专著:《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10。
论文:
1 英汉两种语言的编码,李仕春,《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 2004第4期。
2 “类推”在汉语新词语产生和流传中的作用,李仕春,《语文学刊》,2005第5期。
3 专书复音词统计方法新论——以《唐传奇》复音词的统计作说明,李仕春,《西华大学学报》,2006第4期。
4 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原因,李仕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6第4期。
5 从复音词数据看早期汉语各类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李仕春,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3期。
6 墨子语言学思想初探, 李仕春,墨子研究论丛(墨学第七届国际会议研讨会),滕州,2006。
7 偏正式构词法并非一直最能产,李仕春,《学术论坛 》,2006第1期。
8 《战国策》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李仕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2期。
9 普遍语法的传承关系,李仕春,《语文学刊》,2006第5期。
10 反训研究,李仕春、艾红娟,《宁夏大学学报》,2007第1期。
11 从复音词数据看上古汉语构词法发展,李仕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7第1期。
12 《水浒传》复音词统计,李仕春,《殷都学刊》,2007第4期。
13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发展,《宁夏大学学报》,2007第3期。
14 从复音词数据看上古汉语单音词复音化现象,李仕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第3期。
15 悄然兴起的“驴友”热,《辞书研究》2007第4期。
16 影响词义变异的心理因素——隐喻和换喻,艾红娟、李仕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第1期。
17 专书复音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艾红娟、李仕春,《齐鲁学刊》,2008第3期。
18 墨学的崭新解读——评《墨学与当代社会》,李仕春,《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第4期。
19 山东莒县方言动词合音变调,李仕春、艾红娟,《语言科学》,2008第4期。
20 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兼论语言学博士三年的治学方法,李仕春,《高等函授学报》,2009第10期。
21 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复音化程度的差别,李仕春,《西华大学学报》,2009第4期。
22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佛教类语料构词法的发展,李仕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第4期。
23 《朱子语类》复音词统计,李潇、汤伟清、李仕春,《今日南国》,2009年第10期中旬刊。
24 山东方言里的一种语法变调,李仕春、艾红娟,《方言》,2009第4期。学术研究做学问的路子:在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挖掘汉语的特点,进而丰富发展已有理论。自2004年至2011年共发表学术性论文27篇,在中国知网的引用率是58次,下载频率4000余次。
已研课题: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汉语的构词法和造词法,找出能反映汉语词的结构和生成的普遍的反复出现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计算语言学提出的语言形式化特别是语义形式化的任务,更好地解决对外汉语教学提出的外国人怎样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任务。
研究成果:
(一)理论方面:在充分吸取已有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以服务于21世纪社会向语言学研究提出的任务为目标,构拟了基于语义构成的汉语构词法体系和造词法体系。
(二)在汉语史研究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1)在同一时代的语料中,汉语复音化之初越是口语性强的作品复音化程度越高,但到了春秋战国及其以后时期,却反过来越是书面语性强的作品复音化程度越高的观点。
(2)提出复音单纯词是汉语造词的副产品,不是单音词复音化的桥梁,它只是汉语单音词复音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表情达意而采用的一种辅助形式;进而论证了类概念的形成在单音词复音化中的作用。
(3)提出联合式构词法在中古时期最能产的观点,并解释其原因。
(4)对学界广为接受的新词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词组凝固说(即词汇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做了相关论证。
(5)用数字变化规律反映语言变化规律的形式,在以往对汉语中各类构词法发展定性概括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说明。
作为主持者带领课题组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常用单音多义词义项研究》和《语料库视野下的〈汉语大词典〉常用单音多义词义项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研究,找出汉语语义的历时演变规律和共时分布规律,画出汉语的“语义地图集”。
(2)《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史研究》目的是总结已有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
(3)《基于东盟十国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概论》,目的是通过外国人的眼光来发现汉语词汇乃至汉语的特点。
主持的研究项目有:
(1)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课题《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编号:X091024),于2009年9月结题。
(2)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当代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1010LX008)。
参加的研究课题有:
(1)李连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YY012)--广西平话方言地图集
(2)肖瑜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部项目:魏晋南北朝敦煌汉文纪年写卷常用字形研究(09XYY014)
(3)艾红娟博士主持的教育部项目“广西粤语平话表体范畴的语法化音变研究” (项目编号:10YJA7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