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打司令部

《炮打司令部》是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大院内张贴的一张大字报的标题,该大字报的标题全文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虽然毛泽东在这张大字报里没有指名道姓,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锋芒所向,不言而喻就是炮轰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主要是刘少奇。这张大字报的贴出,标志着毛泽东和刘少奇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尖锐化和公开化。8月7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印发了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8月8日,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此后,“文化大革命”便在全国真正搞了起来。不久,刘少奇即被关押审查。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二中扩大会议,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大字报全文“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这一篇大字报和这篇评论。可是在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

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省的吗?”
注释:
1、“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指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等七人于1966年5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贴出的攻击中共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和北京大学党委主要领导人宋硕、陆平、彭佩云的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毛泽东在看到该大字报的文字稿后,不仅盛赞它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还称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京公社的宣言,并决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由此点燃了全国自下而上冲击领导的群众运动的烈火[1]。
2、“《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指1966年6月2日人民日报在全文刊登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的同时,,配发的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这篇评论员文章给北大党委定了性,称这个党委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是“假共产党”、“修正主义的党”,号召群众起来彻底摧毁这个“黑帮”的“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