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鲨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鼠鲨科(Lamnidae):鼠鲨目的一科。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型。本科为大型或中型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灰鲭鲨,暖海性上层鱼类。性情凶猛,常追捕鱼群。卵胎生。噬人鲨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生动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纪录,有3属5种。噬人鲨属只1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在南海和黄海曾有捕获。鼠鲨属有2种,广布于寒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尚无记录;鲭鲨属有2种,中国只1种,分布于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

鼠鲨科成员个性凶残,让人闻之色变的「大白鲨」即是鼠鲨科的一员。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型,大部分躯干部位比较修长,这种体型泳速很快,追捕猎物时甚至可跃出水面。吻部多为尖突或锥状,有些鱼种会略为扁平,嘴巴相当大,位于腹位。鳃裂也大,自头侧往上延伸几乎到背部位置;此外,五对鳃裂皆位于胸鳍基部之前,不具鳃耙。它们的牙齿在鲨鱼中也算相当大的,有如尖尖的钻子,也有宽扁的刀状,或扁平的三角形。背鳍有二,第一背鳍远大于第二背鳍,通常呈直立的三角形或外角稍圆的形状。胸鳍窄长,成鱼胸鳍长度几乎与头长相等,尾鳍为弯月状,下叶略短于上叶,但强而有力,尾柄有明显的侧隆脊。

鼠鲨科鱼类体型庞大(最大可达600公分),除了小型生物、大型哺乳类、人类甚至船只,都可能成为它们攻击的对象,电影剧情并非空穴来风。但即使如此,因为它们的经济价值高,即使危险,仍是渔民的捕猎目标由于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愈来愈少,可能会被列入保育类动物。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温带到热带各区海域皆有其踪迹,目前全球共有3属5种,台湾海域有2属3种出没。

鼠鲨科生活一近海中上表层,卵胎生,以各种鱼类、其他鲨鱼、魟、海鸟、水生哺乳类、乌贼及底栖甲壳类等为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