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内容配方: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20克。制法:前三味用布包加水适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药液冲藕粉,加入白糖调味。功效:平肝潜阳,熄风止眩。用法:每日1剂,连用4~5日。

天麻钩藤羹 —天麻【英文名】Tall Gastrodia Tuber

【别名】明天麻、白龙草、赤箭根。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块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植物。茎单一,高30~150cm,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5~30cm;苞片披针形;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萼片与花瓣合竹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子房倒卵形。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种子呈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湿润的林下,现多栽培。须与白蘑科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共生。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

【采集】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挖出根茎,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

【化学成分】含天麻甙(gastrodin)、天麻甙元、天麻醚甙(gastrodioside)、派立辛(parishin)、香草醇、β-甾醇、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天麻钩藤羹—钩藤【英文名】Gamdir Vine, Uncaria Stem with Hooks

【别名】大钩丁、双钩藤。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带钩茎枝。

【植物形态】藤本;老枝四棱柱形。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6cm宽6~12cm,顶端急尖或圆,基部圆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脉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叶2裂。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被黄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气;花萼筒状,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纺锤形,被毛,顶端冠以长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于灌木林或杂木林中。产于云南、广西、广东。

【采集】秋、冬季采收,去叶切断,晒干。

【化学成分】含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

【性味】 性凉,味甘。

【功用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

天麻钩藤羹—石决明【拼音名】 Shijueming

【英文名】 CONCHA HALIOTIDIS

【来源】 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o Ino 、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 、澳洲鲍Haliotis ruber (Leach) 、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 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 (Donovan) 的贝壳。

夏、秋二季捕捉,去肉,洗净,干燥。

【性状】杂色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长7 ~9cm ,宽5 ~6cm ,高约2cm。表面暗红色,有多数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 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皱纹盘鲍 呈长椭圆形,长 8~12cm,宽 6~8cm ,高 2~3cm 。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明显,常有苔藓类或石灰虫等附着物,末端 4~5 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壳较薄。

天麻钩藤羹

羊鲍 近圆形,长4~8cm,宽2.5~6cm,高0.8~2cm 。壳顶位于近中部而高于壳面,螺旋部与体螺部各占 1/2,从螺旋部边缘有 2行整齐的突起,尤以上部较为明显,末端 4~5 个开孔,呈管状。

澳洲鲍 呈扁平卵圆形,长13~17cm,宽11~14cm,高3.5~6cm。表面砖红色,螺旋部约为壳面的 1/2,螺肋和生长线呈波状隆起,疣状突起30余个,未端 7~9 个开孔,孔口突出壳面。

耳鲍 狭长,略扭曲,呈耳状,长 5~8cm ,宽2. 5~3. 5cm,高约 1cm。表面光滑,具翠绿色、紫色及褐色等多种颜色形成的斑纹,螺旋部小,体螺部大,末端 5~ 7 个开孔,孔口与壳平,多为椭圆形,壳薄,质较脆。

白鲍 呈卵圆形,长11~14cm,宽8. 5~11cm,高 3~6. 5cm。表面砖红色,光滑,壳顶高于壳面,生长线颇为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面的 1/3,疣状突起30余个,末端 9 个开孔,孔口与壳平。

【炮制】石决明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碎。煅石决明 取净石决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手足痉挛(如高血压病)。

(2)清肝明目:用于视物障碍、青光眼。

【主治】

1、畏光。用石决明、黄菊花、甘草各一钱,水煎,冷后服。

2、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煅过,研为末,加谷精草等分,共研细,可烤猪肝蘸吃。

3、肝虚目翳(气虚、血虚、肝虚,眼睛充血,夜如鸡啄,生出浮翳)。用石决明(烧成灰)、木贼(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与姜、枣同用水煎,连渣服下。每天服三次。

4、青盲、雀目。用石决明一两(烧存性)、加苍术三两(去皮),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放入切开的猪肝中,扎定,加水煎熟,乘热熏目,待转温后,食肝饮汁。

5、小便淋症。用石决明去粗皮,研为末,水飞过。每服二钱,熟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淋中有软硬物,即加朽木末五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15g ,先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宜忌】《本草经疏》:“畏旋覆花。”《本草求原》:“反云母。”

【贮藏】 置干燥处。

天麻钩藤羹—藕粉【来源】为睡莲种植物莲的肥厚根茎-藕加工制成的淀粉。植物形态参见"莲子"条。

【性味】《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用主治】益血,止血,调中,开胃。治虚损失血,泻痢食少。

①《本草通玄》:"安神,开胃。"

②《本经逢原》:"治虚损失血,吐利下血。又血痢口噤不能食,频服则结粪自下,胃气自开,便能进食。"

③《纲目拾遗》:"调中开胃,补髓益血,通气分,清表热,常食安神生智慧,解暑生津,消食止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沸水冲,和糖服。

【名家论述】《纲目拾遗》:"藕粉,大能和营卫生津。《纲目》藕下止载澄粉作食,轻身延年,而不知其功用更专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