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博物馆
蒲城文庙创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古代人们供奉文化圣人孔子的场所。共分四个院落,坐北面南,结构对称,浑然一体,是一座规模浩大的古建筑群。主体建筑有六龙壁、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廊房、西廊房、掌酒司、典库司等;附属建筑有礼门、义门、泮池、泮水桥、乡贤祠、名宦祠和崇圣祠等。整个文庙庄重典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栉比巍峨,令人心旷神怡。
目录
基本信息馆藏评价
基本信息地址:蒲城县红旗街14号
馆长:尉文庆
蒲城县博物馆
[1]
馆藏蒲城县文庙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六龙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高约6米,长约17米,为琉璃花砖精砌而成。历经多年风雨洗礼,显得有些破败,可依然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正面为;六龙泳舞图,背面塑;六狮舞蹈图,各有石匾一面,该县明末书法家、山西巡抚樊东谟大书;文章祖;帝王师;六字于其上。下面是象征性的石门两扇,每扇中间各刻方孔九个,人称“石门九眼”;。牌坊上雕刻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牡丹、荷花等花纹,为六龙壁增色添彩。
珍贵匾额室位于文庙戟门内,内悬名人珍贵匾额八块,其中明代大书法家王进德“城隍庙”巨匾,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盖世无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楷书“观察第”笔锋遒劲,刚正不阿;清代书法家张尧山楷书“和丸画荻”柔而有节,褒扬慈母教子有方;民国大书法家寇遐所书“胜利台”波澜壮阔,体现抗战胜利之喜悦。
蒲城县博物馆
[2]
珍贵文物室位于文庙东廊房内,共展出精品珍贵文物五十四件。六千年前的石斧、石刀,展示出原始先民开天辟地之艰辛历程;铜铁使用,扭转历史乾坤。秦汉文物,大放异彩;盛唐彩陶啃蹄马,悠闲自得,反映出国无战事,马放南山的和平景象;凤冠、官服和瘿木骑麟罗汉等文物,件件为珍品,再现明清上流社会风貌。
历代名人字画室位于文庙西廊房内,共展出历代名人书画珍品三十六幅,其中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行书《书法见解》驰名中外;明代大画家李东阳的珍品《母子虎戏图》,笔法流畅、细腻入微,将“虎毒不食子”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代大画家董邦达的《山水楼阁图》,山峦起伏,碧波荡漾;清代大书法家珂璜的行书“竟抛愁绪留天外”和民国时期大书法家张东白行书“欺人到底不英雄”,将人们的思想推向崇高的境界。
雕刻艺术室位于文庙东廊房之北,共展出石雕、铜铁铸雕等珍贵文物七十六件。明代洪钟,响彻世纪时空;坐狮观音,保佑世人平安;默默铁牛,雄镇人间邪妖;老幼石猴,诉说百年往事;胡人驯狮,再现西域风情;桃形纹石,历经百年不裂。
蒲城碑林位于文庙明伦堂内,共收藏历代名碑二百余通。隋代苏孝慈墓志一字千金,堪称正楷之典范;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高力士碑千字行书,拨开历史迷雾,公正评价高力士功绩;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敬母寺巨型经幢建造精美,蔚为壮观;唐代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亲撰胡良公碑;唐明皇之妹玉真公主碑书端庄秀丽,气度不凡。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碑书“昼锦堂记”潇洒自如,旷世一绝;清代爱国名相王鼎“杜甫寓里”碑书,重温杜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光辉诗篇;《竹叶碑》风竹雨竹讴歌关公高风亮节表忠贞;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手书碑石雄厚有力,气吞山河。这一通通碑石犹如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美不胜收。
北寺宋塔又称北塔,位于文庙北端,雄伟壮丽,顶天立地,与南寺唐塔遥相呼应,“双塔夜影”是著名的蒲城八景之一。该塔建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为蒲城延兴巨商王信独资创修。北塔通高约46米,系密檐式空心方形砖塔,内装木楼梯,游人可直达塔顶,俯瞰蒲城之秀色。塔北脚下,有小庙一座,内置石佛一尊,常年香客不断。[3]
评价蒲城县博物馆地处关中平原,环境幽雅,古柏参天,作为蒲城历史的窗口,其以精湛的文物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八方来客。每年春秋之际,有无数猫头鹰栖居文庙古柏,成千上万的火燕绕北塔飞翔追逐,成为渭北一大奇观异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一系列古建维修和环境美化,特别是大成殿的恢复,使蒲城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该馆已建成文物园林式单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即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人们旅游观光、陶冶情操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