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撇

古代术语,多指实战中的一、二路扳。如图中黑1“撇”,阻止白子过渡。现已不用。

◎ 撇

第一大类读: piē

(1) (形声。从手,敝声。本义:抛弃,弃置不顾)

我弟兄两个,便去镇上撇呵卖药,教使枪棒。——《水浒传》

又如:撇骨池(寺院中专供抛撒骨灰的池塘);

撇脱些(方言。行动干净利索,不留痕迹);

撇闪(丢开);

撇赖(丢开);

撇吊(丢开);

撇却(抛弃;丢开);

(2) 从液面上轻轻地舀,以去掉泡沫或浮渣 。如:撇油;撇沫儿

(3) 同“瞥”。眼光掠过;匆匆一看

怪檀郎转眼偷相撇。——明· 汤显祖《紫钗记》

(4) 碰触;击 [strike]

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葛巾角撇棋也。——《世说新语·巧艺》刘注引《博物志》

又如:撇波(击波破浪)

(5) 拂拭,掠过 历倒景而绝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文选·扬雄·甘泉赋》

第二大类:读piě

(1) 平着扔出去 [cast;throw]。如:撇手榴弹

(2) 装;摆出 [put on]。

如:撇虚(装假);撇假(装假);撇欠(撇嵌。弄虚作假,虚情假意);撇京腔;撇呵(表演;卖艺);撇清(装清白);撇末(装扮角色,演戏)

(3) 用嘴表示鄙夷、不以为然或激动的一种表情 [curl]。如:撇酥儿(方言。咧嘴笑)

(4)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形状是“丿”)

方言

四川方言:表示很糟糕,失败。如:这次考得太撇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