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

跷
跷、蹻
qiāo
【动】
(形声。从足,尧声。本义:举足)
同本义〖liftup(aleg)〗
蹻,举足行高也。从足,乔声。——《说文》
可蹻足而待也。——《汉书·高帝纪》
莫不蹻足抗首。——扬雄《长杨赋》
又如:跷蹄辇脚(高举脚,轻落足);跷着腿坐着;跷足(举足);跷腿(抬脚举步)
竖起〖手指〗〖holdup(afinger)〗。如:跷大拇指夸他好
踮起脚后跟〖standontiptoe〗
跷起脚来,把一个一个脸面都看遍,哪个也不是菊英。——赵树理《三里湾》
又如:跷足(踮起脚跟)
跛〖lame〗
他一跷一拐地努力走着。——茅盾《脱险杂记》
又如:跷足(跛足);跷脚(跛足;瘸腿)
用同“翘”。向上昂起〖holdone'sheadhigh〗。如:跷生生(翘竖尖耸的样子)迈步;跨步〖stride〗。如:跷蹀(犹奔走)
跷
跷
qiāo
【名】
高跷〖stilts〗。在传统戏剧、舞蹈中供表演者绑在脚上使用的一种木制道具,高者三四尺,低者尺余。如:跷工(戏曲、舞蹈演员踩着高跷训练步伐的基本功)“蹻”
另见jué
跷跷板
qiāoqiāobǎn
〖seesaw〗做跷跷板游戏的器材,是一块中间有横轴的条形厚木板,架在支柱上,两端坐人,做一起一落的游戏
跷足而待
qiāozú’érdài
〖liftupafootwhilewait—willsucceedinshorttime〗跷足:举足。抬起脚来等待。预言不久将发生的事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古代术语。(1)由下方向上方扳的着法。宋徐铉《围棋义例诠释》:“翘也。我彼之子皆相倚联行,而我子居下,势不能张,而欲先取其势,则以我子斜出一路而佛彼子之头,若翘首之状也。“(如图1)。(2)沿边横向跳出的着法。元严德甫、晏天章《玄玄棋经》:“考之棋势,即跳也。如沿边行为敌子所压,间一着跳出,曰跷。“(如图2)。现已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