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叶耳蕨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革叶耳蕨
种拉丁名:Polystichum neolobatum Nakai
种别名 :新裂耳蕨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耳蕨属
属拉丁名:Polystichum
分布范围国内分布:产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具体分布:老君山、关门山、木鱼坪、红花朵、新华、下谷坪)
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
中国植物志:5(2):049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直立,叶簇生,披针形,革质,长30-60厘米,宽12-18厘米,2回羽状,羽片25-30对,互生,披针形,卵状斜方形,先端有硬刺头,全缘。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中部以下。囊群盖圆盾形,深棕色,全缘,早落。
主要用途根状茎入药,炖肉吃可治妇女月经不调,并有补肾功效。
生长环境生长在海拔1500-2000米沟谷林下草丛中或林缘岩石上。
同属信息同属植物披针耳茁蕨,下谷坪板桥地方名双扣,也供药用,浸酒内服,治肺经及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