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有好猎者
原文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齐:齐国
旷日:空费时日
知友:相识朋友。
州里:邻里,乡里
故:原因
恶:恶劣。
独:单独
市:名词作动词,买
无从:没有办法。指无从买狗,没钱买狗。
还疾耕 还:回家。疾耕:努力耕田
良:好的
人不对 对:回答
入:回家。
家室:妻子和孩子。
宜:应该。
劣:不好
获:收获
对:回答
译文
有个爱好打猎的齐国人,花了很多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妻子和孩子,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打猎无收获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的猎狗,但家里穷没有钱。有人说:“你应该努力耕作。”猎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不回答。猎人暗自思忖,莫非是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然后就有钱买到好的猎狗了吧?于是就回家努力耕地,努力耕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裕了就有钱来买驯良的猎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要点导引1. “齐人有好猎者”先因“狗恶”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后因“良狗”而“田猎之获,常过人矣”,二者鲜明对比,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2. 本文除了鲜明对比外,在叙述上也颇有特色,如“于是还疾耕--数得兽矣”几句步步紧逼,层层推进,连贯而紧凑,产生了十分积极的表达效果。又如,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句结尾使全篇简洁有力,又由点及面,发人深思。
寓意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含义相同的谚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
相关链接成语:旷日持久
【拼音】: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释】:旷:历时久远[1]。这里有荒废的意思。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旷日持久。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石火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其内容以儒、道为主,也吸取了墨、法、兵、农等各家学说,涉及范围很广。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余字。吕不韦编撰此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者提供长治久安的方略。
文言知识说“得无”“得无”作为副词形结构,表示推测或反问,常跟疑问语气词相呼应,可意为“该不会”、“怎能不”、“莫非,恐怕,是不是”等。如“天晦,得无雨乎”,意为天色昏暗,莫非要下雨了。又,“久无音信,得无有恙乎”,意为长久没音信,该不会有病害吧!